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糧食局發文嚴打囤糧 收購主體庫存超限面臨“除名”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5日 09: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繼叫停中儲糧貿易業務後,提前一個月部署秋糧收購

  每經記者 何珺 發自北京

  減少市場收購主體、強調最高庫存量義務、減少或取消入關收糧運費用補貼……平抑糧價的組合拳正招招直指收糧主體。

  “秋糧收購監督檢查”是國家糧食局每年的例行工作。但是,今年的“啟動時間”比去年早了整整一個月。國家糧食局在昨日(11月4日)發佈的《開展2010年秋糧收購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表示,所有從事糧食收購活動的各類糧食收購主體都將成為檢查對象。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中儲糧的所有糧食貿易業務被暫時叫停。

  糧食局嚴打囤糧

  對比2009年的該項通知,今年的秋糧收購監督檢查多了一個目的,即為了“促進管理好通脹預期的宏觀調控目標順利實現”。而檢查內容也更為豐富,其中特別強調了要檢查“履行最高庫存量義務情況”。

  《通知》要求,對從事糧食特別是粳稻、玉米等重點品種收購、加工和銷售的經營者逐戶核定企業商品糧最高庫存量,並定期進行檢查。尚未制定最低最高庫存量具體標準的地區,要抓緊制定並公佈實施。

  對違反最高庫存量規定的,要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按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規定處超出部分糧食價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取消其糧食收購資格,提請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最高庫存量的規定是為了防止在糧食供不應求、價格上漲時,從事糧食收購、加工、銷售的糧食經營者大量囤貨,損害消費者利益。”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表示。

  國家發改委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國糧食主産區國有糧食企業混等平均收購價分別為每百斤紅小麥88.79元、白小麥99.93元、早秈稻96.67元、晚秈稻96.30元、粳稻112.80元,而今年9月,上述數據分別為97.80元、100.50元、102.75元、105.10元、122.79元,均高於今年最低收購價,且大多數品種漲幅在10%左右。

  此前,官方在解釋今年糧價上漲的原因時,曾將“收購主體增多”列為主要原因之一。據了解,今年參與糧食收購的主體主要有:中儲糧、中糧、益海嘉裏、民營糧食收購企業,以及地方國有糧食企業等。

  不過,眼下的秋收暫時並未顯現像夏收時那麼濃重的“火藥味”,由於農民惜售、新糧價格高開等多重因素,東北地區的交易甚至顯得有些冷清。益海嘉裏集團大米部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去年相比,今年東北地區的晚稻産量與質量都好于去年,但價格之高,導致加工企業不敢入市收購。

  收購市場或降溫

  作為我國最大的“糧庫”,中儲糧一直是國內糧油收購的老大。來自糧食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在河南等11個小麥主産省,國有糧食企業收購的新季小麥佔收購總量的78%,而中儲糧委託收儲庫點在江蘇等5省按最低收購價收購的小麥佔國有糧食企業收購量的56%。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中儲糧作為唯一托市收購企業的身份被打破,中糧等企業首度加入托市收購,6月一度涌現“搶小麥”的局面,為此,中儲糧及時下達了暫停小麥收購的通知。

  昨日,記者獲悉,在今年的秋糧收購中,中儲糧再次被叫停玉米臨時收購,以及所有的貿易業務。

  馬文峰介紹,中儲糧的業務包括政策性糧油業務、糧油加工、糧油貿易等幾部分。其中,政策性業務是指按國家規定的價格收購、存儲、拍賣糧食等,享受國家財政補貼,其餘為自主經營的業務。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過由於市場價格較高,中儲糧今秋並未啟動玉米托市收購,貿易用玉米也暫停收購。

  “不只是玉米,目前所有的貿易業務都暫停了,主要是針對今年的秋糧,因為今年以來糧價漲得有些快,相關部門希望中儲糧能&&起到平抑價格的作用。”知情人士日前告訴記者。國慶之後,相關文件就已經下發到各地方政府了。

  該人士還否定了部分媒體“中儲糧將因此損失將近一半經濟效益”的説法。“中儲糧的糧食貿易量並不太多,因此對整個公司影響並不大。”而且,貿易業務僅僅是被暫時停止,輪換、加工等其他各項工作都超常進行,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

  但另一位消息人士稱,由於庫點眾多,中儲糧的確有做貿易業務的優勢,“而且,目前不少分公司都在拓展經營貿易業務,真實的貿易量不得而知。”

  “減少一個這麼重要的購買主體,有可能會讓收購市場有所降溫,但是農産品漲價的根本原因是通脹預期等大環境導致的。”馬文峰認為,作為一個承擔著市場調控任務的政策性企業,不介入貿易領域是理所應當的。

  上述知情人士分析,此前中儲糧暫停小麥收購之後,麥價並無下跌趨勢,可見糧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並非中儲糧的介入。

  記者查詢發改委數據發現,從今年6月到9月,小麥價格繼續上漲,其中紅小麥3個月內累計漲幅甚至高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