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3日 06: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網
儘管監管部門三申五令,商業銀行的違規攬存、高息攬儲等行為依然屢禁不絕。
“在當前依賴利差為主、中間業務不足的盈利模式下,各家銀行對生息資産規模的競爭日趨白熱化,銀行的內部考核機制也多圍繞資産規模與市場份額的競爭而設計。因此,要從根本上杜絕商業銀行違規攬存行為是不可能的。”一位國有商業銀行人士近日對記者指出。
11月2日,接近銀監會的消息人士透露,銀監會在數日前召開的今年第四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再次強調商業銀行應建立存款日均考核機制,淡化乃至摒棄時點考核。他認為,這將有助於遏制銀行的部分違規攬儲行為。
一筆存款的“一日遊”
銀監會8月向全國發出嚴禁高息攬儲的通知,9月中旬嚴肅查處了一批存在違規攬儲問題的商業銀行,八家銀行(分行)被點名。銀監會各地派出機構也紛紛出臺存款業務自律公約,規範轄內金融機構的攬儲行為。銀行違規攬儲行為有所收斂,但依然無法杜絕。
北京中關村一家從事電腦代理銷售的小企業,2個月前向北京銀行申請了500萬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用於採購電腦,9月下旬該筆資金到位。因貨款支付離合同規定的要約支付期尚有十天,於是小張鑽了銀行“時點攬存”的空子,這筆閒置資金只在銀行走了一個來回,就為他輕輕鬆鬆帶來了不菲的額外收入。
9月30日,小張將這筆資金存入民生銀行某支行,開設活期存款賬戶,只要存期超過1天,該行的信貸員當即支付小張現金2.5萬。
事前小張還從其他銀行打聽到,有多家銀行都可以在9月30號這一天提供短存的現金返還,返點率最少千分之三,最多甚至達到千分之八。
攬存大戰每到年末、年中、季末尤為頻繁。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透露,有時一筆資金同一天可以在數家銀行之間週轉數次。這種現象以負債業務壓力較大的中小銀行尤甚。
攬存現象在外資銀行中也存在。記者獲悉,有的外資行直接給客戶經理一定比例的營銷費用,客戶經理可靈活決定其中多少用於給“攬存”客戶的現金返還。如東亞銀行給其存款業務員的營銷費用比率為3.4‰。
時點考核須退場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受訪時表示,商業銀行違規攬存行為難禁的根本原因是,做大做強市場份額的發展模式仍主導著商業銀行的激勵獎懲制度。資産業務的擴張必須以存款為基礎,而今年負債業務的市場和監管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一些中小銀行負債業務壓力較大。“可能由於貸款産生的派生存款流向了大銀行,部分銀行負債業務跟不上資産業務的擴張,就出現了攬儲大戰。”
“如果採用存款日均管理,衝時點規模就沒有用了,商業銀行能夠保持合理的資産負債水平,防止因資産業務的迅速擴張産生流動性風險。所以推行日均考核應該越快越好。”連平認為。
他還指出,一些高存貸比、高盈利能力的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已有所顯現。“商業銀行解決流動性緊張的途徑一般就兩條,一是高息攬儲,二是拆借資金。高息攬存很可能是因為某個時點流動性很緊張了。”
上述接近監管機構的消息人士稱,監管機構一直要求銀行建立存貸款月度日均考核制度,年初以來,銀監會也加大了存貸款動態監管的頻率,但有的銀行執行效果並不好,時點考核仍然佔據過大比重。
他表示,這次監管機構將大力督促商業銀行儘快改變以時點為主的考核制度,“時點考核沒有必要,以後會淡化,甚至取消。”他還指出,今後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的各種考核指標與辦法,包括監管評級等,都將傾向於參考日均考核而非時點數據。
日均考核落實難
上述消息人士還表示,當前強調存貸款日均考核機制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治理商業銀行違規攬儲行為、規範市場秩序,更重要的是加強銀行業流動性風險管理,提高商業銀行的持續經營能力。
實際上,存貸款日均考核並非最新要求,多數商業銀行內部考核機制都涵蓋這條,但實際考核仍以時點為主。
上述國有銀行人士告訴記者,該行針對存貸款考核機制實行的是日均考核與時點考核“兩條線”。日均考核決定的是考核人員最高能獲得多少效益工資,而時點考核決定的是該人員實際到手的效益工資。
舉例而言,如該行規定日均存款比去年增加1000萬,年底可獲得2萬元效益工資,但實際能否拿到2萬元,則要參考時點存款指標的完成情況。如果完成70%,就意味著效益工資只能拿到2萬元的70%,即1.4萬元。
“時點存款情況關係到員工的實際效益工資,對個人來説非常重要,但對銀行毫無益處,因為並不為銀行産生效益。”他説。
該銀行人士認為,如果監管機構要求銀行淡化時點考核要求,以日均考核為主,有利於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穩定發展,有利於增強銀行資金來源的穩定性。
“日均存款考核分存量和增量,一般而言,日均餘額考核更為合理。而整個考核指標體系還應包括人均利潤、人均利潤同比增長率、日均存款餘額增長率、日均存款增量同比增長率、資産質量等多類考核指標。”他建議。(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