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在全球經濟新格局下緊握兩大抓手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2日 10: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西方已無力主導全球經濟政策,過去全球化、自由貿易的倡導者、捍衛者正在走向去全球化和保護主義。由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引起的全球貨幣體系的緊張就是這種趨勢淋漓盡致的表現。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緊張狀況只是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的前奏。中國除了要以大國戰略角度考量人民幣匯率外,在宏觀經濟中要重點關注通脹的演變。

  2010年註定是一個大變化、大變革之年,又是轉折之年。上半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剛過,下半年全球貨幣戰烽火又起。今年5月全球股市是1940年來最差的一個月,9月又是1939年來最好的一個月。金融市場跌宕起伏為七十年來所未見。而全球經濟增長的不平衡、全球經濟格局的演變為百年來所未見。目前世界經濟增長不平衡已日趨嚴重,西方經濟復蘇舉步維艱,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則增長強勁。新興市場與西方經濟脫鉤日趨明顯,新的全球經濟格局正在形成。我們正站在新時代的門檻上。

  這個新格局的特徵是:西方已無力主導全球經濟政策,西方國家之間政策協調難度也在加大,而過去全球化、自由貿易的倡導者、捍衛者正在走向去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最近由美元貶值、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引起的全球貨幣體系的緊張就是這種趨勢淋漓盡致的表現。由於經濟復蘇出現困難,財政刺激及傳統貨幣政策已走到盡頭,美國等西方國家不得不求助於非傳統的貨幣政策——量化寬鬆,印鈔買政府債,對內為政府赤字融資、壓低長期利率並由此降低按揭利率、以提升通脹預期預防通縮,對外實現貨幣貶值、增強出口競爭力、降低政府債務的負擔。

  量化寬鬆只能解決經濟中的週期性問題而不能解決結構性問題,但目前美國等西方經濟中的失業等問題恰恰是結構性的。由於勞動力成本高昂,低端製造業已轉移到新興市場,金融業的復蘇及高科技的發展無法吸收低技術工人。顯然,量化寬鬆並非靈丹妙藥,就像第一輪量化寬鬆一樣,歐美央行創造的流動性大多數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而流向了金融市場,投到了風險型資産(債市、股市等),這便會造成金融市場的短期繁榮及資本向新興市場的大規模流動,引發大宗商品及新興市場資産名義價格的上升並由此産生泡沫。前所未有的貨幣創造,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資本流動,必然造就前所未有的金融動蕩。繁榮與泡沫及泡沫破滅將在更短的時間內出現,危及經濟增長及金融穩定。量化寬鬆政策下貨幣創造與股市指數正相關及與美匯指數負相關十分明顯。

  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緊張狀況只是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的前奏。美聯儲實際上已被市場綁架了。全球金融市場都在翹首以待明天的美聯儲量化寬鬆聲明。市場已預期美聯儲每月購買1000億美元的國債。市場已把近1萬億美元的量化寬鬆反映在作價中了,因此美元下跌,債市、股市上升。假如宣佈的量化寬鬆規模沒市場作價中反映得那麼多,就會造成股票、國債、黃金的拋售,美元強烈反彈,並導致整個市場轉勢。為避免這種狀況,美聯儲已就量化寬鬆的規模徵求交易商意見了。因此,可以大膽推測美聯儲應不會讓市場失望,量化寬鬆的規模應等於或超過市場預期的規模。

  以前市場總要仔細聆聽美聯儲,現在輪到美聯儲要認真聆聽市場了。結果得益的仍將是華爾街,而佔美國GDP近70%的廣大消費者、佔美國就業70%的中小企業及美國的債權人不僅難以得益,相反卻要成為犧牲品。過量的貨幣創造導致美元購買力下降,等於沒收退休者、儲蓄者、債權人的部分財富。弱美元最終又將推高油價,等於變相對消費者徵稅。二度量化寬鬆會否引發美國及全球的高通脹取決於量化寬鬆的規模及是否存在流動性陷阱。

  一個超級大國要通過摧毀本幣、削弱本幣的儲備地位來應對通縮風險、減輕債務、推動復蘇,顯示了超級大國的無奈。遺憾的是這還不足以創造就業、催生繁榮,中長期還會埋下嚴重通脹的隱患。時代確實變了。目前國際貨幣體系的緊張只有等到美國的通脹抬頭並高於政策目標,美國需以美元升值應對通脹時才能緩解。那時美國就會要求人民幣及其他貿易夥伴國的貨幣貶值了。因此,美元走勢成了左右國際金融市場變化的最重要單一變量。外匯市場主導資本市場成了這個新時代的特徵之一。這是由美元有史以來第一次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利差交易貨幣所決定的。

  在新的全球經濟格局中,中國的情況格外搶眼。9月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已經企穩。一方面投資、消費增長持續,另一方面出口市場穩定,經濟總體是健康的。從10月19日晚央行宣佈加息25個基點,當晚全球各主要股市均下跌,金價下跌3%,油價下跌4%看,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確實舉足輕重。因此,中國要以大國的心態和戰略來看待自己在全球經濟格局和地緣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影響和責任,也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待自身的經濟發展。

  短期而言,除了要以大國戰略角度考量人民幣匯率外,在宏觀經濟中要重點關注通脹的演變。由於美國實行量化寬鬆政策,美元貶值,已使大量資金流向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並推升了農産品(000061)、石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儘管國內農業形勢穩定,但輸入型通脹風險在增加。而國內貨幣因素對通脹帶來的影響也還沒有完全消化。從總體上看,未來幾個季度通脹有可能繼續在3%以上徘徊。我們要從經濟可持續增長、全球流動性氾濫的角度來通盤考慮物價穩定的政策措施。溫和的通脹有利於刺激需求,促進增長,並推動資金投向風險型資産,對資産市場是有利的。但過高的通脹會損害經濟,還會加劇社會不公。高通脹對股票市場也是不利的。

  中國目前還不存在高通脹風險,但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在應對通脹方面利率政策、匯率政策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對此,我們要有統籌考慮。

  站在新時代的門檻上,我們要認清世界,也要重新認識自我。就資本市場而言,我們要在國際市場關注美元、在國內市場關注通脹,緊握這兩個抓手,也就大致把握了金融市場的脈搏,就能在動蕩的金融市場上揚帆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