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10月PMI超預期走高或累CPI升溫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2日 08: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剛剛過去的10月份,滕利萍一直在忙。作為主營化工原料的武漢市銘業科技公司的銷售經理,她要負責多種産品的接單、出貨等,因為公司10月份的訂單比前幾個月要多出不少。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滕利萍的“忙碌感受”,正是10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的縮影。昨日(11月1日)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 (CFLP)公佈,10月PMI為54.7%,比9月上升0.9個百分點,是自8月以來連續第3個月高歌猛進。

  值得一提的是,連續走高的數據,難以抵消人們對未來價格走高的憂慮。在PMI分項數據中,購進價格指數為69.9%,升幅最大,達到4.6個百分點。該指數已連續3個月超過60%。

  調查顯示,受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影響,製造業企業生産成本壓力顯著加大,企業利潤空間壓縮。同時,部分原材料供應緊張,給企業正常生産帶來影響。

  反季節上揚

  在10月PMI中,各分項數據同9月相比升多降少,漲幅也大於跌幅。新訂單指數、生産指數、採購量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産成品庫存指數和購進價格指數等上升。進口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小幅回落,回落幅度均在1個百分點以內。

  “離奇超強,強大得無法解釋。”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對數據表示出極大驚訝。

  他説,PMI在10月份通常會有季節性回落,但沒有從這次數據中看到,“此前預測各地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限電等做法的負面影響也沒有看到。”

  此前,部分研究機構對10月PMI數據的預期均值為52.9%,最高的為54.5%,最低才51.6%,這反映出研究機構對10月數據的總體判斷是“有所回落”。

  渤海證券宏觀分析師杜徵徵分析説,觀測PMI歷史數據,此次應屬於反季節性回升。從有PMI記錄的2005起至今的5年裏,10月PMI低於9月的情況佔多數,僅有2009年經濟屬於復蘇回升期,10月數值高於9月。10月數據好于市場預期,表明國內經濟平穩較快的增長勢頭較之前市場預期的更好,尤其是相對於年中時的判斷。

  國家統計局的分析報告也認為,自2009年3月以來,該指數已連續20個月位於臨界點50%以上的擴張區間,表明中國製造業經濟總體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增速有所加快。

  另外,經季節性調整的10月匯豐PMI升至54.8%,創6個月以來高位;比9月的52.9%上漲1.9個百分點,環比升幅為2004年4月本項調查開始以來的最高紀錄之一。

  匯豐銀行報告稱,10月份製造業産出激增,擴張趨勢已持續3個月,而且該月增速為今年1月以來最快。關於增産的原因,受訪廠商普遍認為與新接業務量上升有關。

  市場供需兩旺

  CFLP數據顯示,10月份,反映市場供給的生産指數為57.1%,環比上升0.7個百分點。從行業看,有16個行業高於50%。而造紙印刷、非金屬製品、有色金屬等高耗能行業産量指數下降。

  受新業務需求拉動,企業採購活動加快。10月採購量指數為58.3%,環比上升2.1個百分點。進口指數為52.8%,環比略降0.1個百分點。

  此外,從採購環節看,目前市場增長是受益於需求業務的支撐,經營活動加快。近期産成品庫存指數持續維持在低位。表明採購活動頻繁,市場庫存不斷被消化。

  但強勁的生産勢頭並未使市場“吃飽”。10月份,新訂單指數為58.2%,環比上升1.9個百分點,超過了生産量指數。

  國家統計局報告稱,出口訂單指數為52.6%,與9月基本持平,表明在國內需求回升的同時,國外需求增長正趨於平穩。

  CFLP分析報告認為,從産能利用率看,當前新業務需求在有效釋放,企業産能未跟上需求變化。積壓訂單指數已兩個月超過50%,預示著新業務訂單尚未完全轉化到生産環節。

  匯豐方面,10月新訂單指數從上個月的54.4%漲至58.1%,增幅創6個月來新高。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新訂單整體增幅大於新出口訂單漲幅,説明10月的新訂單增長主要源於國內市場。儘管出口新訂單增長緩慢,但國內需求的強勁增長,可確保中國第四季度9%左右的經濟增長。

  價格壓力或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供需兩旺的數據難以抵消人們對未來價格走高的憂慮。在PMI分項數據中,購進價格指數為69.9%,升幅最大,達到4.6個百分點。該指數已連續3個月升勢超過60%。

  受訪的20個行業全部高於50%,其中有10個行業達到70%以上,化纖製造、橡膠及塑料製品等3個行業更是超過80%。

  接受調查的企業反映,近期部分農作物和農副産品價格波動較大;棉花棉紗等原料市場供應緊缺,市場價格暴漲;天然膠和合成膠價格漲幅增大。特別是天然膠價格已達3萬多元,創歷史最高紀錄。未來通脹預期將面臨較大壓力。

  滕利萍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幾個月前一噸40萬元的原料現在要漲2萬~3萬元,她們賣給下游企業時要把溢價部分算在産品中,而下游企業也同樣會給最終産品提價。

  同時,匯豐PMI顯示,10月中國製造業平均投入成本大幅上揚,投入價格指數從9月的67%躍升至76.1%,為2008年7月以來最快。今年7月以來,PMI的投入價格指數已上升逾31個點,由此可見製造業通脹壓力上升之快。

  中國製造業出廠價格也大幅攀升,從9月的59.4%升至62.8%。截至10月,出廠價格已經連續3個月上揚。

  屈宏斌認為,出廠價格的上漲反映了旺盛的需求之下投入成本的增加,也預示著消費物價指數很可能在10月繼續走高並達到週期性高峰。

  魯政委也表示,購進價格指數雖然對CPI影響比較間接,但10月的PPI很有可能止跌回升。

  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受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影響,製造業企業生産成本壓力顯著加大,企業利潤空間壓縮;同時,部分原材料供應緊張,給企業正常生産帶來影響。

  國研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分析認為,10月份PMI指數繼續上升,表明經濟高位回穩的態勢可能進一步明顯。同時應該注意到,三季度投資、出口增速均有所回落,可能導致未來經濟增長率繼續回落。

  “購進價格指數較大攀升,意味著企業成本壓力加大。對未來經濟走勢還需密切關注,不宜過於樂觀。”張立群補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