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葉檀:創業板一週年 制度性缺陷還需“刮骨療毒”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1日 10: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創業板推出一週年。總結一週年,存在四大弊端與三大進步。

  證監會主席的表態可以視作監管部門自己的結論。10月29日,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第一屆創業板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儀式上表示,創業板市場推出一年來,作用逐步顯現,市場總體運行平穩,“創業板在鼓勵和引導社會投資、支持創新型企業發展、促進産融結合等方面的功能初步顯現,正在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

  此話虛實相間,官樣文章居多。

  A股創業板遭到熱捧不假,但是否引導資金流入創新經濟行業,要看創業板是否遴選出了真正有創新增長前景的企業。

  尚福林主席的評價標準是政府給企業戴上的高新企業帽子。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22日,130家創業板上市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0家,佔比為92%。截至9月底,創業板已上市企業中,有94.3%是新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但眾所週知,戴上帽子的高新技術企業未必貨真價實。今年8月初《新世紀》雜誌報道:科技部一位不願公開姓名的官員説,至少有五成已通過高新技術認定的企業靠虛假材料“操作”上去,以享受極為優惠的稅收減免。到目前為止,創業板不少上市公司“傍大款”的現象,本身就説明這些公司缺少核心競爭力。而房地産業界秘而不宣的是,高新科技園是商業地産拿地的現成概念,看看中國有哪個“矽谷”真正成為了矽谷?

  另一個標準是創業板上市公司所處的行業。截至今年10月22日,130家創業板上市企業中,絕大部分分佈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文化教育、傳媒等領域;截至9月22日,共有54家創業板公司屬於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七大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佔公司總數的43.90%。分佈在新行業中就叫高新企業嗎?美國網絡科技概念盛行時,甚至連賣門把手的上市公司都加上.com的後綴,爭取泡沫溢價。你也不能説人家是錯的,這些公司確實有那麼幾個門把手是通過網絡商店銷售出去的。

  評價創新,必須因地制宜、立足現實。目前中國最需要的創新公司是具有草根精神、具有極強拓展能力的公司,能夠比其他企業擁有更高的質量標準、能夠比其他企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能夠比其他公司擁有更強的營銷能力,能夠比其他公司擁有強有力的管理架構。事實上,此前中國成長最快的公司如茅臺、蘇寧等公司無不如此。

  一度中國每年一類新藥的申請量是美國的10倍,但就算申請量是100倍,也沒有讓中國替代美國的制藥大國地位,只要看看每年的研製經費投入即可。有時候用常識可以判斷一些問題,制藥領域的“三個十”無法突破,研製成功一個一類新藥需要10年時間、10億美元以上的經費以及90%以上的失敗率;甚至在中藥的研究上,都在被日本、韓國超越。

  中國確實擁有真正世界一流的高科技技術,如高鐵技術等,卻被國企的體制與經營的低效所牽絆。筆者曾經表示,如果中國的京滬高鐵公司是民營公司,並且準備上市,此時是滿倉的大好時機,目前的中國類似于美國兩個世紀前的中葉,正是鐵路(中國是高鐵)帶動人流、物流、市場區域急速發展的階段。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優勢被低下的運作效率抵消。看看中國的鐵路股,大秦鐵路正在炒作增發後太原鐵路局整體上市的概念,這只能短期運作,為一個內部機制不明的鐵路局長期買單,恐怕不是明智之舉。另外包括廣深鐵路、中國南車、中國北車、中國鐵建等等,但最近傳出的中鐵建巨虧,由於境外損失境內補因此“影響不大”,讓人不寒而慄。

  反觀前兩年,是中國航空客貨運量大幅上升時期,卻被行政之手並購整合搞得烏煙瘴氣,給投資者帶來的回報並不高。

  投資者的規避辦法是往配套及上下游走,找到為新興巨無霸企業生産配套産品的靈活高效的小企業,或者找到為新能源提供資源的礦山走,以尋求最安全的避風港。但這並非高成長板塊該有的現象。

  至於市場總體運行平穩,讓我們替有關部門害臊一下。市場如此震蕩、超募如此之多、市盈率如此之高,難道非要出權證受損者吶喊的事,才叫不平穩嗎?

  創業板是新興板塊,其推出是因應時勢的必然之舉,其財富效應讓資金流入新行業,但創業板存在的問題同樣不能忽視。

  理性地對待成績與制度性缺陷,是未來健康發展的基礎。作為主管者,發佈公開報告,告訴投資者未來將如何具體改進,恐怕比官樣文章獲得的喝彩要多得多。韆鞦功過付史評,5年後創業板出現藍籌股,投資者對於創業板充滿信心,就是市場給管理者的最好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