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1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創業板解禁“大戲”正在慢慢拉開帷幕,猶如一部精彩舞臺劇,情節會怎樣地跌宕起伏,最終的結局將如何,目前來看都是未知數。
原本大家預期解禁股東 “減持沒商量”,解禁前高管辭職潮就是例證。但在解禁大限前的兩周時間,創業板卻持續走好,創業板指數近兩周分別上漲7.33%、5.04%,遠強于同期大盤,成交量也大幅放大,資金頂著解禁壓力大舉介入創業板,到底意欲如何?剛出爐的三季報數據還顯示,公募、私募等機構投資者還買入了不少創業板個股。一方面是巨大的解禁壓力,另一方面卻是資金不斷介入,創業板解禁到底是風險還是機遇?操作上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了多位機構人士。
關於拋售壓力
券商不樂觀陽光私募看到機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瀏覽各家券商的研究報告,券商對於創業板解禁首日的表現,普遍表示不樂觀。
根據華泰聯合分析師劉湘寧的統計,“11月1日解禁的327億元中,公司高管的持股解禁規模為170億元,按照招股説明書的承諾,每年減持不超過25%,當天實際的解禁規模為43億元,因此11月1日的有效解禁規模為327-170+43=200億元”。而最近幾個月,創業板日均成交額只有60億元左右,加上創業板的高估值,解禁股東減持的衝動較高,
劉湘寧還指出,創投機構、個人股東集中持股加大了解禁後的賣出意願,“創業板公司的一大特點就是創投機構以及個人股東持股比例較高。一般來説,創投機構通過股份上市後的減持為退出手段,其低廉的投資成本決定了一旦股份解禁,創投機構一定會盡可能地撤出;另一方面,因為二級市場的漲跌並非創投的長項,創投也不會根據二級市場價格波動來擇機退出。對個人股東而言,利用高股價減持股票也可以迅速實現個人財富的積累,回避公司經營的長期風險。”
東方基金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也指出,“創業板首批公司解禁潮即將到來,拋售壓力確實很大。我們認為,創業板上市公司將會嚴重兩極分化,市盈率比較合理、經營穩定、業績鮮亮的公司不會受到較大拋售衝擊;相反,市盈率明顯偏高,經營業績不甚樂觀的公司可能會面臨大幅調整。”
廣東斯達克投資總經理黎仕禹認為,“首先,創業板整體高估值並沒有多少業績支撐;其次,大多數投資者被期待已久的‘概念’所引導,這個概念所對應的就是未來,而未來可能還只是一個方向,具體發展藍圖還很模糊甚至沒有,或者雖然有,但很多邏輯不清晰;最後,能夠從創業板走出來,成為行業真正的領先者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變得平庸,被不斷進入的新來者超越。”
當然也有人認為創業板解禁背後蘊藏的機會。
博時創業成長基金經理孫佔軍昨日(10月29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創業板解禁後,無論是標的公司數量,還是每家公司的流通股數量,創業板股票的供給都會大量增加,這將豐富機構投資者的選擇,並有望改善目前高估值的現狀,使股票價格回到合理水平。對那些真正具有高成長性的公司而言,創業板的解禁為我們提供了介入機會。”
龍騰資産的吳險峰更是對創業板解禁潮充滿了期待,“創業板股票在經過這輪調整後,給市場提供了更好的買入機會,再加上很多創業板公司上市募資項目可能會明年見效,到時候創業板公司的業績將出現真正的高增長,當下的調整正好為日後的上漲提供佈局時機。”
持有類似觀點的還有深圳太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王亮。他認為,“從市場資金方面來觀察,雖然處於去杠桿週期,但由於創業板市值較小,對宏觀流動性要求不高,所以資金不會成為泡沫形成的限制因素。股市結構方面,創業板的估值水平僅處於泡沫膨脹的初期水平,所以高估值並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支撐市場情緒的高成長能否實現。從籌碼方面來分析,很多投資者擔心解禁帶來拋售壓力,但從機構角度考慮,創業板的流通股本小正是大問題。原來只有1~2家機構可以參與的股票,解禁後流通盤變大,反而增加這些公司的流動性,不會變成一家基金參與的情況,而變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根據私募排排網調查,私募對解禁潮並不悲觀,僅有6.9%私募認為解禁潮會對市場造成比較大的負面影響,抱悲觀態度;而37.93%私募則認為,解禁潮影響並不會太大,對股市保持樂觀態度;而過半私募對解禁潮影響持不確定態度。陽光私募普遍認為,創業板解禁肯定有利於估值的回歸,擠掉創業板部分泡沫,讓價格回歸到相對合理的範圍,對創業板未來發展也是件好事。同時,如果大幅調整,進入第四季度後,也許有部分公司會顯現出好公司的質地,具有投資價值。調整反而提供一個很好的介入機會,前提是投資者必須對公司有深入的了解。
關於後市操作
解禁首日最需關注量能變化
作為普通投資者,解禁首日操作上有何要點需要注意呢?深圳私募人士劉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享了他的幾點經驗。
首先,需要特別留意解禁股解禁首日的量能變化。
“解禁股上市當天,最重要的就是關注成交量的變化,比如解禁500萬股,但上市首日成交了600萬股,説明這類股票承接盤大,接下來走勢就值得期待了。從當日走勢來看,這類個股多半會是低開高走。相反一些首日成交量未有效放大的,投資者要注意風險,未來可能就是連續下跌”。劉先生介紹道。
“此外,投資者還可關注解禁市值與日均成交額的對比。如果相差太大,投資者要高度注意風險,即使看好該股成長性,短期這類股票不宜盲目抄底,等待風險釋放完畢。”
第二,關注解禁前兩周該股的走勢,逆市走強的,可強烈關注;相反則要注意回避風險。
“創業板這次解禁,其實可以參考當時首批網下解禁日的走勢。當時市場不好,但網下配售機構收益頗豐,解禁前,市場也是有些恐慌,但後面來看,不少股票階段性底部都是在真正解禁前一兩周見到了,不排除這次出現同樣的狀況。最近兩周創業板走勢明顯好于大盤,所以普通投資者就可以關注這兩周漲得最好的一些公司,漲勢好説明資金在提早關注。”劉先生分析道。
第三,關注三季報公佈的流通股東人數變化情況,以及前十大流通股東機構進出,特別是三季度有機構新介入的。
“三季報剛剛公佈完畢,我們統計首批創業板公司,不少個股在三季度就得到了機構青睞。機構不是“傻子”,11月1日解禁是大事件,在解禁前依然敢買入,説明的確看好公司,不懼解禁壓力。股東總數變化也是一個參考指標,特別在三季度股東人數減少,籌碼集中,走勢向好的公司更要留意。”
第四,關注強勢股走勢。“創業板首批解禁,毫無疑問是目前A股最受關注的事件,媒體的報道達到頂峰。在這種背景下,根據市場以往經驗,往往會有妖股産生,我們可以理解為龍頭強勢股。從投機角度,對限售股上市首日漲勢最好的股票不妨特別留意。”
第五,對高管辭職多、職位越高的公司,要特別注意風險。“高管顯然是對公司最了解的人,公司值多少錢,他們自己最清楚”。
第六,前車之鑒,關注後續解禁股機會。“解禁前分析解禁日的走勢,其實都屬於猜測,參與的話風險也不小,我自己特別關注接下來要解禁個股的機會。首批20多家,解禁股上市後的走勢,無疑對未來要解禁的創業板個股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參考,比如一旦紛紛出現低開高走的情況,提前佈局接下來將要解禁的創業板公司,不失為一種穩妥的策略。”
延伸閱讀
分析師:“出清天數”顯示樂普醫療拋售壓力最大
華泰聯合分析師劉湘寧的觀點是11月1日解禁當日,拋壓巨大,因此他認為,“如果限售股東急於在短期內減持,勢必將對股票價格産生較大影響,尤其是那些減持量相對較大,同時當前市場成交又不夠活躍的股票”。
他使用了一個名為“出清天數”指標來進行衡量,主要是統計個股解禁出清所需要的換手率。
按照近一個月的平均日換手率計算所需要的出清時間 (假設減持佔日成交50%),結果顯示出清天數最長、拋售壓力最大的前5隻股票分別是樂普醫療、華誼兄弟、機器人、立思辰、特銳德。其中,樂普醫療出清所需的天數居然高達177天。
出清最短、壓力最小的的5隻股票分別是神州泰嶽、愛爾眼科、華測檢測、鼎漢技術和億緯鋰能。其中,神州泰嶽的出清天數只需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