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大福利”窮途末路 都是錢多惹的禍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1日 09: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希臘、英國和法國等福利國家近況警示:建立社會福利體系不是簡單地多花錢。社會福利沒有不行,少了不行,過了也不行。

  社會福利沒有不行,少了不行,過了也不行。發達國家歷史上,曾經有過小福利和大福利兩方面經驗和教訓。小福利時期,政府無所作為,社會矛盾激化。二戰後實行的大福利,又鼓勵了懶惰,窮人因福利更陷貧困,社會也不堪重負,不滿情緒瀰漫。這些經驗(以及希臘、英國和法國等福利國家最近的情況)告訴我們,建立社會福利體系不是簡單地多花錢。社會福利沒有不行,少了不行,過了也不行。

  小福利社會,存在於西方從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約兩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這一時期,因為信奉自由市場制度,提倡小政府,反對政府干預經濟的思想佔主導地位,西方各國政府普遍對各種社會問題視而不見,無所作為。這導致了嚴重的兩極分化,使社會矛盾激化,社會衝突加劇,社會動亂威脅著整個社會。

  除了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多數國民收入低下,營養不良,勞動強度大和勞動時間過長,這些都導致了國民身體素質的下降,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人們發現,德國兵個個身體健康,身強力壯,滿面紅光,精力充沛,相反,英國兵則普遍顯得營養不足,發育不良,身體弱小,面黃肌瘦。人們對此感嘆道:如果市場和民主體制的最終産品是英軍士兵所代表的國民素質,這種制度的價值和競爭力是值得懷疑的。

  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提高國民素質,二戰後,發達國家普遍推行了廣泛的社會福利,進入了大福利社會階段。但同時,它給這些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一些新問題。

  問題一:鼓勵懶惰。社會福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保障所有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一些教育程度不高或機會不好的人,只能從事最底層的工作,其收入也很有限。兩相比較,這些人中的相當一部分便選擇了永遠吃福利。寬鬆和高額的失業救濟,也使得一些工人盼望著失業,其工作積極性可想而知。所以,在福利非常發達的國家中,我們會看到一批人不求上進,不務正業,或整日無所事事,成為社會的負擔。

  問題二:入不敷出。時至今日,社會福利的支出,已經成為多數發達國家財政支出難以承受的負擔。

  養老保險,因為壽命的延長和出生率的下降而日益感到捉襟見肘。

  醫療保險的國家,如西歐國家和加拿大,人口的老年化導致社會醫療費用負擔沉重,只好降低服務質量,增加排隊與預約的等候時間,使小病小痛者望而卻步,使真想好好看病、收入還不錯的人去找私人醫生。

  窮人數量的增加,也是社會福利越來越不堪重負的一個重要原因。前面提到,有些窮人發現,不工作比工作的日子過得更舒服,於是便不學無術,不想工作。久而久之,這些人便永遠喪失了工作的能力,陷入了貧困的陷阱不能自拔,成為財政的永久性負擔。

  更有甚者,這些長期享受政府福利的人發現,很多社會福利是隨著家庭人口的增加而增加的,發現了這個“淘金”秘密之後,很多窮人便成為了這個“職業”的專業戶,在中等和高收入者忙於事業之時,他們抓緊時間多生孩子。西方社會的這種現象,被人總結為“富者越富,窮者得子”(The rich get richer,the poor get kids)。而這些窮人的孩子中又有相當一部分從小受父母影響,也不學無術,長大又成為窮人,從而導致福利支出負擔加重以及貧窮的跨代遺傳和擴大。

  問題三:社會矛盾加劇。社會福利支出的增加,都是要有人埋單的。誰來埋單?當然不會是窮人、失業者和退休人員,基本上也不是富人,因為富人隱瞞和轉移自己收入和財産、避稅的手段很多。屈指數來,這個買單者,非中産階級莫屬。中産階級好歹混到出頭之日,收入剛剛上去,又見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工資的百分之三十、四十、五十甚至更多被政府收走,通過轉移支付,給了那些長期吃社會福利的人。對此,廣大中産階級的不滿和憤怒可想而知。

  這種不滿和憤怒,成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和其它很多西方國家保守主義抬頭、主導西方政治的一個重要原因。保守主義政府(如美國的裏根、小布什,英國的撒切爾等)為了幫本國的主流社會宣泄怨氣,對內減少政府干預、解除行業管制、打擊工會、排斥少數民族和削減福利,對外實行強硬政策。這些政策對“中間選民”很有號召力。在他們營造的大氣候下,甚至歷來為窮人説話的政治力量如美國的民主黨、英國的工黨等,也不得不順應大勢,大談社會福利制度改革。這樣一來,戰後發達國家大搞福利國家和福利社會這個鐘擺又不可避免地往回擺了。

  作者簡介:王一江, 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長江商學院經濟學與人力資源管理學教授,副院長。著有《民富論——關於發展與分配問題的探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