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豪車召回傳染病 召回風波再掀高潮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8日 10: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張帆

  今年汽車界已經足夠喧嚷的召回風波在上周再掀高潮,寶馬、奔馳、克萊斯勒,還有一向以“最安全車”著稱的沃爾沃,一時間四大國際豪車品牌集體上演大召回。高價格、高性能、高質量、安全穩健原本是這些豪車的特有屬性,可如今怎麼也會頻頻召回?

  豪華品牌汽車的集體淪陷,有一定的關聯性。汽車分析師賈新光就指出,大規模生産、零配件共享是傳染源。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壓縮研發成本、産品模塊化的趨勢也向豪華汽車品牌延伸。觀察此次名車召回,寶馬剎車助力器的問題就傳染給了勞斯萊斯,後者此番召回正是由於使用了寶馬提供的剎車助力器。此外,其他品牌召回車型,也多為經濟萎靡期所生産,也與研發投入、質量控制降低密切相關。

  事實上,過去一直難以與質量問題搭界的豪華車,伴隨著保有量的急劇上升以及消費者的日漸成熟,燒機油、變速箱異常、剎車門之類的問題也此起彼伏,豪車維權事件已不鮮見。

  汽車作為一種複雜産品,無論出身普通還是豪門,隨著産量的加大,出現設計或質量缺陷的幾率也越大。召回增多,某種程度上也説明生産廠家和消費者雙方都更在意自己的汽車,更在意使用的安全,其實這是個好事。

  在美國每年大約有五六百次的汽車召回,幾乎所有汽車廠家每年都會發佈一些召回公告,其中不乏國際知名品牌。但這並不意味著某個品牌或某個車型的所有車都存在問題,也不影響這些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相比,我國目前一年只有幾十次的汽車召回,並且國內品牌汽車的召回比較少見,也很難依此推斷國內品牌汽車質量就更好。

  因此,召回多了不一定是壞事,但問題在於這些召回可能更多集中在中國以外。

  特別是豪華車,過去許多都不願意屈尊向消費者認錯,經常推諉拖延。雖然某些品牌豪華車出現了集中投訴,部分達到汽車召回條件,但許多車企並沒有按相關要求進行召回。即使有召回,也是在國外召回,涉及中國國內的是少之又少。

  此次四大豪車召回,對中國市場來説,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進步。此次四大豪車品牌在全球範圍內總共召回近8萬輛車,其中,中國市場的召回數量就超過了4萬輛。

  如今,中國已經取得了全球豪華車戰略高地的市場地位。去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豪華車銷量都在下滑,而中國豪華車市場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中國豪華車市場規模已從2002年的年銷售5萬輛上升到2009年的40萬輛左右。中國在全球豪華車市場的份額,也從2002年的0.9%上升至2009年的7.9%,位列全球豪華車市場第四名。

  市場地位決定了豪車不能再小覷中國,不過,如要豪華車企及時召回問題車並給予國內消費者同等的消費待遇,焦點再次集中于完善我國的汽車召回制度。

  今年7月5日,國家質檢總局發佈了《汽車産品召回監督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欲進一步完善召回機制。相關人士指出,若這一條例實施,召回制度內外有別的問題將得到解決,並且適用於在中國境內生産、進口、銷售汽車的所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