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下調GDP增長幅度:廣東探索增長“新邏輯”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8日 10: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專題:期待“十二五”

  多年是頭號經濟大省的廣東,地位有了微妙的變化——緊隨其後的江蘇,趕超的勢頭相當迅猛。

  按照最新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實現生産總值31542.28億元,同比增長11.6%。而江蘇同期地區生産總值約29700億元,增長14.1%左右。

  “我們幾年前就做過測算,江蘇的經濟總量可能在‘十二五’期末超過廣東,但從現實來看,這一幕要提前出現,甚至在後年就會變成現實。”參與了廣東“十二五”規劃的廣東省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成建三説。

  不過,在其看來,廣東更大的任務不是保住總量第一的位置,而在於如何提高增長的質量。

  下調“十二五”GDP增長幅度

  按照廣東省“十二五”規劃的思路,初步計劃是未來五年內,全省GDP年均增長8%以上,人均GDP年均增長7%以上。從遠景看,到2020年,全省人均生産總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

  實際上,這一增長指標,較之五年前廣東在“十一五”規劃設定的目標——9%的增長速度,已經有所下調。

  而這5年來的實際情況是,前四年全省GDP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2.4%,預計“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將達到11.7%,已經遠遠超過了原定9%的目標。這种經濟發展趨勢,在廣東“十二五”規劃編制組看來,意味著未來5年內年均8%的目標是可行的。

  成建三説,廣東“十二五”發展的重點主要是要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留有空間外。較之過去,資源的限制也將凸顯。

  成建三表示,過去五年明顯高於計劃的經濟增速,不僅因為最初規劃時留有餘地,政府的績效考核中GDP佔比太重,推動地方過於看重GDP的發展模式,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但這一局面也將有所改善。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就表示,為解決轉變發展方式的機制問題,廣東省將在幹部考核上做出重大改變,降低GDP考核比重,以倒逼幹部轉變觀念和發展方式。

  本報了解到,今年開始實施的新考核辦法中,經濟增長的指標只佔整個考核指標的不到30%,而且分優先發展區、重點發展區、生態發展區等功能區,不同功能區將採取不同的標準。

  GDP增速在考核指標體系中的弱化,也將緩解地方做大GDP的衝動,從而導致GDP增速放緩。

  實際上,即使按照8%的增速計算,5年後廣東的經濟總量也將達到6.46萬億元。“其實現在最關鍵的不是經濟增長要有多塊,而是增長的質量和未來的增長點在什麼地方。”成建三説。

  珠三角四年如何大發展?

  據廣東省發改系統人士介紹,“十二五”期間,廣東將突出六個重點領域的發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自主創新能力的整體性提升、改善生態環境、建設文化強省、整體推進社會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等。

  這意味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被擺在了第一位,且沒有了純粹保增長的提法。

  很明顯的是,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的佈局,被廣東視作轉型的第一大引擎。如今廣東也進入了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第二階段——“四年大發展”時期。按照廣東主政者的説法,這“是關係廣東未來發展全局的一場關鍵之戰。”

  日前,廣東省剛剛公佈了《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實現“四年大發展”工作方案》。

  《方案》設定的目標是,到2012年珠三角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8.53%;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62%;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8萬元;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53%;城鎮化水平達到81%左右;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2.5%;等等。

  汪洋在多個場合,特別提到了實現“四年大發展”的抓手——“十大工程”:珠三角“雙道”建設(即珠三角軌道交通和綠道網建設)、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重點創新發展平臺、宜居城鄉建設、基礎設施現代化、文化強省建設、粵港澳緊密合作拓展、珠三角生態體系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人才引進培養等。

  汪洋表示,這“十大工程”是實現“四年大發展”的標誌性工程。它們的完成,將為“四年大發展”任務的順利完成增加沉甸甸的十個“砝碼”。

  《方案》還對落實四年大發展的情況設置了考核指標。值得注意的是,考核指標上新增了單位GDP能耗、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比等20項指標。指標總共有46項,其中考核珠三角各市39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