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中藥部分品種漲價超100% 被疑廠商醫院推動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8日 08: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糖、食用油、蘋果……農産品漲價一個接一個,就連“小眾”的中藥材也在漲價,漲幅普遍在三成左右,部分藥品的漲幅甚至超過100%。北京中醫藥學會秘書長高丹楓昨日表示,由於缺乏足夠監管,廠商和醫院聯手推高價格,是導致中藥材漲價的主要原因。

  記者了解到,從去年年初到今年10月,北京地區八成中藥材品種價格上漲,且以胖大海、枸杞等常用藥為主。北京老百姓大藥房宣傳部負責人譚先生告訴記者,去年甲流疫情發生時,防治甲流的金銀花等中藥産品價格攀升,今年雲南的旱災也讓部分以三七入藥的中成藥不斷漲價。據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主治醫師毛大鵬介紹,每副藥的價格至少漲了四成。

  近一個月以來,金銀花、三七、太子參等藥材的價格漲幅在50%以上,有的甚至上漲100%,黃連、甘草等常用中藥材價格也上漲三成,一些用於冬季進補的中藥如黃芪等也在漲價,漲幅普遍在三成左右。

  在我國最大的中藥材流通市場——安徽亳州從事藥品銷售的馬先生認為,中藥價格持續上漲,與藥材産量連年下降有關。“過去在亳州,幾乎家家以種植、出售藥材為主要收入來源,但現在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再加上中草藥種植時間長、成本高,一些藥農改種糧食,因此出現了中藥供不應求的情況。”他説,反常氣候致藥材減産以及部分藥商囤積藥材,也是中藥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

  也有業內人士將矛頭指向了醫院,“‘以藥養醫’制度下,更多的醫院願意購進高價藥品,間接推高了中藥價格”。

  高丹楓指出,中藥材價格監管難度較大,廠商和醫院聯手推高價格才是漲價的主要原因。“中藥材不像電、煤,一度、一噸的價格明確,同樣是當歸,由於成色和等級不同,價格會差很多。成色、等級如何劃分?更多的時候憑的是醫生的一雙眼和廠商的一張嘴。”

  “前段時間進貨的價格沒有這麼高,現在中藥幾乎是一天一個價。”北京某二級醫院藥房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醫院是按照市場價向患者出售藥品,不否認在這期間小賺了一筆。

  高丹楓告訴記者,儘管北京中醫藥學會曾在2007年與首都醫藥協會聯合製定了100余種常用中藥材的指導價格,但目前指導價形同虛設,北京的中藥價格大部分都已超出指導價。

  “任何商品價格過分上漲都有職能部門監管,對於老百姓離不開的中藥,絕對不能任由其價格上漲。”高丹楓建議相關部門儘快出臺指導中藥飲品價格和質量的法律法規,而且應細化到具體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