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7日 15: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現代快報
信用卡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及消費模式,為現代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然而發展至今,刷卡消費的安全性依然是信用卡消費擺脫不了的“軟肋”,屢見不鮮的“盜刷門”可謂讓不少持卡人有苦難言。本期,《第1金融街》重點聚焦這一類案例,幫助大家找尋對策。
欠款未還進了派出所
今年7月,南京市民老李接到了南京某派出所的電話,稱自己的女兒李敏(化名)涉嫌詐騙被抓了起來,讓他帶錢去贖人。接到電話後,老李和老伴幾乎嚇傻了,好端端的一個人怎麼就被抓進派出所了呢?
原來,李敏畢業之後開支就很大,平時又熱衷刷信用卡,所以手上持有從不同銀行申請的共計9張信用卡,過去幾年裏消費了不少,也還了不少。有時候逾期未還款,銀行的追討電話也會打到老李夫婦那裏。這次不同的是,李敏所持的一家銀行的信用卡透支了2萬多元,而銀行出具的消費單子簽字大多不是她本人,有不同姓名的簽字,因此李敏拒絕還款。銀行堅持這張卡是她本人的,而她又沒有挂失過卡,所以透支的費用應當由她支付。雙方協商不成,這才鬧到了派出所。
為了讓女兒早點離開派出所,老李無奈之下替女兒交了2萬多元錢。但李敏堅持,那幾筆透支不是她消費的,POS單上簽字的也不是她本人,因此責怪老李夫婦不該把錢交出去。隨後,李敏又將銀行告上了法庭,目前該案正在玄武區法院受理。
“盜刷”現象屢見不鮮
不是李敏本人簽名,商家為何會結款?不是自己刷的卡,李敏為什麼在産生多次費用後卻不採取挂失?業內人士認為,本案中的疑點恰恰説明,當前信用卡在監管和客戶安全意識上都有問題,而這也是造成此類糾紛頻發的主要原因。
從去年9月《第1金融街》創刊以來,已經有多位讀者向快報反映,稱信用卡未離身甚至還未收到,就莫名被盜刷,且遭銀行催繳欠款。而據國內一家專門受理消費者投訴的網站的統計,今年1-8月份,該網站投訴平臺就接到了約90宗涉及信用卡被盜刷的投訴。
南京一家商業銀行信用卡市場部經理分析説,信用卡被盜刷主要有兩種情況。其一,個人信息丟失,被不法分子盜取後,複製卡片消費。如去年7月份,市民夏先生辦理了某銀行的信用卡,今年3月中旬,一條來自該行客服關於資料修改的短信提醒讓夏先生心裏一驚,隨後便發現被人盜刷了近4000元。其二,個人信用卡被他人冒領後激活並消費。目前,信用卡大都是通過掛號信或快遞寄出,理論上要本人憑身份證才能收取。而事實上,投遞中同事、鄰居甚至門衛都可以代簽收,這就增添了“被冒領”的風險。
“一般在大商場,刷信用卡時,收銀員都要核實信息,而在一些專為套現提供便利的POS機上,商戶往往是不管卡的來源,有些甚至存在長期合作的關係。”他表示,當前社會上以個人名義安裝的POS機也為信用卡盜刷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