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7日 11: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第一時間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讀報。
《人民日報》報道,昨天上午,三峽工程試驗性蓄水成功蓄至175米。這是三峽工程設計的正常蓄水位,也是它全面實現各項功能的重要標誌。新華社説這是三峽工程的成人禮。
《光明日報》報道,三峽工程是一項多目標、多功能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也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除防洪、發電外,三峽工程還具有航運和供水等多方面的效益。航運和供水等屬於社會公益性功能,而發電則屬於經營性功能。我們就來算算三峽工程蓄水175米的“經濟賬”。
“長江滾滾向東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新華社》報道,專家們曾算過,長江水能相當於每年五點六億噸煤。如今,三峽電站一台70萬千瓦機組的發電量,大約可以滿足一座百萬人口城市一天的全部生活用電。按三峽電站每千瓦時電量上網均價兩毛五分計算,一台巨型機組每天收益可達330多萬元。一台巨型機組,就等於是一台印鈔機。
水能發電還能運輸。《新華社》報道,三峽蓄水175米後,宜昌到重慶660公里的航道可直達萬噸級船隊,航運成本將降低三分之一以上。貨船單向年通過能力將增加至5000萬噸,是原來的5倍。長江航道將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