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證券市場 >

創業板解禁開閘在即券商直投將迎首輪收穫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7日 10: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十年磨一劍,在經歷了早期的萌動、2001年監管層禁止、2006年政策開閘後,券商直投業務經過初步探索已初具規模,成為中國PE市場“生力軍”。由於目前中國市場PE主要是通過IPO退出獲利,2009以來券商直投業務又主投創業板項目,因此11月創業板解禁潮開閘後,金石投資等首批參與創業板股權投資的券商直投公司將迎來首輪收穫。

  數據顯示,自2007年9月證監會啟動證券公司直接股權投資業務試點以來,目前已有29 家券商取得直投業務資格,其中19 家已經成立全資直投子公司。截止目前,已有近300億券商背景的股權投資資金進入市場,已披露的投資項目已達34 家,其中16個項目已上市。

  押寶直投業務

  對於首批獲得直投業務資格的中信證券來説,目前業務開展得可謂順風順水。考慮到轉讓中信建投和華夏基金對公司盈利的影響,今年7月中信證券再度押寶“直投業務”:在原始投資30億元的基礎上增資金石投資22億元。在全部資金到位後,金石投資註冊資本將達到52 億元。根據相關規定,券商僅能使用自有資金進行直接投資業務,自有資金的上限是證券公司凈資本的15%。根據中信證券半年報數據,中信證券母公司2010年上半年凈資本為326億元,其對直投業務的投入已接近投資最高限額。除中信證券外,從2009年至今,海通、廣發、光大和長江證券均對旗下直投公司追加了註冊資本。

  截止目前,中信直投公司金石投資共投資19個項目,其中有3 家公司已成功上市。今年11 月1 日創業板將迎來第一次集中解禁潮,屆時金石投資可退出機器人獲利。

  作為金石投資最早上市的項目,從入股之初機器人就被寄予厚望。2008年5月金石投資以每股8元的價格認購機器人320萬股權,佔發行前總股本的6.96%,由於中信證券的保薦身份,這一持股比例直逼監管部門設置的紅線。根據規定,券商如對同一企業開展保薦和直投業務,投資持股比例以7%為上限。

  巨大收益預期

  數據顯示,機器人上市首日開盤價74元,並一度在今年4月衝上121.48元的高點,令金石投資浮盈超過1500%。目前,即使按照30倍市盈率來計算,機器人也可為公司帶來0.74 億元的利潤,投資收益率達291%。機器人只是金石投資的一筆戰績,也僅是其未來投資收益的冰山一角。數據顯示,金石投資持有昊華能源、神州泰嶽的股權將於2011年解禁。長江證券分析師劉俊分析,按照30倍的市盈率計算,2011年金石投資在這兩個項目上可退出盈利10.35億元。

  除此之外,金石投資目前還有大批儲備項目,其中金石投資入股5.4 億的中油金鴻成功借殼並即將上市,另外,其儲備項目還包括北方重工、貴州開磷等,若這些項目能成功上市,直投業務將成為中信證券利潤的重要增長極。

  海通證券直投公司海通開元持股的銀江股份也在創業板首批解禁名單上。

  此外,國信證券直投公司國信弘盛也在創業板斬獲不菲。國信弘盛自成立至今已有金龍機電、陽普醫療、佳隆股份6個項目上市,每股成本2 .68元-11元不等,禁售期均為三年。截止今年7月,國信弘盛已轉持四家創業板上市公司股份,累計轉股數量為532.2626萬股,儘管如此,由於低廉的入股成本,可以預計2012年解禁後,國信弘盛也將收益頗豐。另外,公司還有其他9 家已投資項目有望在今後年份上市,投資金額達到4.4 億元,是已投資項目的10 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券商直投公司大部分投資都集中在母公司保薦項目上,例如國信弘盛6個已上市項目的保薦商均為國信證券,這種“保薦+直投”模式在為券商帶來豐厚收益預期的同時也備受詬病。

  不過,成立直投子公司只是券商參與私募股權投資的途徑之一,除此之外,目前券商還在探索通過合資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募集産業投資基金的形式,參與私募股權投資的新路徑,目前券商直投業務已形成産業基金和直投公司兩大業務平臺,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已有7 家基金管理開始投資或在建,其中3 家為券商參股,4 家為券商直投公司參股基金。産業基金將為券商帶來管理費用收入。例如,根據劉俊測算,海通中比基金2010按20%的比例收取管理費,利潤可達到4.7 億元。

  創業板週年:135家公司掛牌上市 券商承銷費47億元

  專家指出,將於下週一啟動的新股發行第二階段改革有望抑制創業板“三高”現象

  創業板市場即將迎來一週歲生日。從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28家企業集體鳴鑼上市,發展到2010年10月26日135家上市公司,一年來,創業板市場實現了規模的穩步擴張,市場運行也日趨平穩。

  一年135家公司登陸創業板,創業板不但孵化出了一批擁有“鯊魚苗”潛質的小型上市公司,也使得保薦承銷業務不再被大券商壟斷,中小券商異軍突起,佔據了上市公司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成為了創業板IPO市場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據WIND資訊和《證券日報》金融機構中心統計,截至10月26日,46家券商從135家創業板新股IPO項目中攬入承銷與保薦費用47.42億元。

  從承銷家數上看,平安證券以19家的總家數位列榜首,國信證券以10家位列第二,招商證券以9家緊隨其後。同時,廣發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安信證券的主承銷家數均在5家以上。除此之外,浙商證券、東莞證券、海際大和證券、紅塔證券、新時代證券等目前規模還較小的券商也有所斬獲。

  從承銷收入看,平安證券以7.55億元,奪得承銷收入的頭把交椅;招商證券以3.87億元的承銷收入排在第二位,國信證券以3.59億元位居第三。

  此外,創業板解禁閘門開啟在即,券商直投將迎首輪收穫。中信直投公司金石投資入股持有的機器人將首批解禁, 數據顯示,機器人上市首日開盤價74元,曾在今年4月衝上121.48元的高點,金石投資浮盈曾一度超過1500%。目前,即使按照30倍市盈率來計算,機器人也可為公司帶來0.74 億元的利潤,投資收益率達291%。海通證券直投公司海通開元持股的銀江股份也在創業板首批解禁名單上。

  成立直投子公司只是券商參與私募股權投資的途徑之一,除此之外,目前券商還在探索通過合資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募集産業投資基金的形式,參與私募股權投資的新路徑。目前,券商直投業務已形成産業基金和直投公司兩大業務平臺,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已有7家基金管理開始投資或在建,其中3家為券商參股,4家為券商直投公司參股基金。

  由於創業板市場尚處起步發展階段,其成長的同時,也伴隨著爭議和質疑。例如,高市盈率、高發行價、高超募的“三高”現象,創業板的成長性不足等等。

  統計數據顯示,135家創業板公司預計募集資金321.5億元,實際募集資金992.4億元,募資凈額928.6億元。即使按募資凈額計算,超額募集資金為607.1億元,超募比例達1.89倍。若按較低的5%的費率計算,46家券商的承銷費多賺了30.4億元。其中,平安證券多入賬承銷費4.1億元,安信證券帶來額外收益3.1億元,國信證券□ 姜 楠

  近段時間以來,市場明顯向好,尤其是國慶節後,股指走勢淩厲,市場熱點層出不窮,除了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一些所謂的題材、概念成為吸引資金蜂擁的藉口。在此,筆者提醒市場參與者,在三季報陸續出臺的時間當口,尤其是歲末年初,不宜跟風,應保持一份理性。

  從歷史上看,資本市場從來就不缺少題材,但重要的是,在題材股風潮中要善於辨別真偽。遠的網絡股時代,觸網必漲暫且不提,近的鋰電池、稀土,甚至“千年極寒”,都使相關板塊個股在短時間內大受追捧。事實上呢,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只是起步階段,眼前的發展障礙還很多,而目前鋰電池技術還很不成熟,這個東西只是説起來時髦,離真正被市場廣泛接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從市場資金炒作的角度看,一位私募人士對其中的風險做了更透徹的分析,“其實,成飛集成炒上去以後,給市場留下了比價效應。市場一旦形成合力,短線資金抽身也很容易,像後來的稀土永磁和小金屬品種的炒作就是這種情況。”

  正是出於對投資者的保護,出於對市場秩序的規範,深交所曾在今年9月對此種現象發出“禁炒令”,在其後的第一個交易日,金融、地産和煤炭石油等權重板塊市場表現強勁,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整個市場題材概念股卻集體大幅跳水,以中小盤股佔多數的深市,深證成指早盤即出現明顯分化,黃白線背離現象十分突出。那些短期漲幅較大的個股成為重災區,聯環藥業、北礦磁材、壹橋苗業、棕櫚園林等11隻個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低開,隨後震蕩下挫並最終封于跌停。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1隻個股全天換手率明顯大幅萎縮,無人接盤的跡象十分明顯。

  而在業績披露和預告的高峰階段,投資者也要擦亮眼睛。利用個別數據指標轉移視線誇大業績的情況屢見不鮮。例如,某公司2010年前三季業績同比增幅在700%以上,而其環比增幅卻是負數,反差很大。由於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上市公司2009年的業績增幅基數往往較低,因此2010年業績的同比數據往往較高。因此,要準確地把握上市公司的發展趨勢,有必要關注其2010年各季度環比數據,全面分析數據,方不致被鮮亮的同比數據所迷惑,同時也才能冷靜看待某些人片面強調上市公司個別有利指標、淡化其他不利指標,不對上市公司做全面分析的現象。

  另外,少數上市公司的超常增長,並不意味著同一板塊或同一概念的其他公司同樣如此增長。經過一段時間,同一批上市的上市公司的業績往往會發生分化。

  價值投資永遠是證券市場中顛撲不破的真理。因此,投資者置身市場中保持理性清醒的頭腦,不盲目跟風最關鍵,同時,也要提高閱讀財報能力,不被個別媒體報道誤導,做自己資金的主人。

  46家券商瓜分47億元創業板公司承銷費

  一年135家新股上市,創業板不但孵化出了一批擁有“鯊魚苗”潛質的小型精銳上市公司,也使得承銷業務不再壟斷于大券商之手。中小券商積極參與同新銳公司共起步、同成長成為了創業板IPO市場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截止昨日,46家券商從135家創業板新股IPO項目中共獲承銷與保薦費用47.42億元。

  創業板成為券商利潤增長點

  自去年年報披露以來,細心的投資者均會在券商的財務報表裏發現這樣一個顯著的特徵:一些中小券商的投行收入出現了百分之幾百甚至上千的同比增長。這個特徵無可爭議地展示了兩個事實,第一,過去這些券商的投行業務收入規模很小,有的幾乎停滯。第二,現在他們的投行業務已經風聲水起。造成這樣顯著變化的緣由,在於資本市場上出現了一隻以300開頭的隊伍。

  2009年國慶前後,特銳德、樂普醫療、愛爾眼科等28家頭頂著各種新銳概念的創業板新股公佈了其招股説明書,這些在當時略顯稚嫩的新秀現在已經成為了這個團隊中的老資格,有的甚至成為了整個市場中的明星個股。截止昨日,A股市場上共有135隻創業板新股上市,在不久之後還有7家會繼續登陸。在此過程中,那些伴隨他們一路走來的券商投行團隊無一不滿載而歸。

  根據WIND資訊統計的數據,共有46家不同的證券公司在這135家創業板新股的上市過程中擔任了主承銷之位。其中,平安證券以19家的總家數位列總承銷榜榜首,國信證券以10家位列第二,招商證券9家緊隨其後。同時,廣發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安信證券的主承銷家數均在5家以上。除此之外,浙商證券、東莞證券、海際大和證券、紅塔證券、新時代證券等目前規模還較小的券商也均出現在整個主承銷商團隊中。這使得整個承銷市場呈現出萬舸爭流、千帆競渡的熱烈場景。

  中小券商收穫最豐

  新渠道的開設,給券商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一位投行人士曾高興表示,創業板開閘不僅是切蛋糕,而且是切做大了的蛋糕。根據WIND資訊和《證券日報》金融機構中心獨家統計的數據,截至昨日,46家主承銷券商在135家創業板公司IPO過程中共獲承銷與保薦收入47.42億元。其中,平安證券以7.55億元,成為了創業板的承銷老大;招商證券以3.87億元的承銷收入排在第二位,國信證券則以3.59億元位居第三。

  從具體的公司來看。大券商承銷較大項目的趨勢依舊出現在了創業板公司IPO的過程中。中信證券作為神州泰嶽的主承銷商,單筆業務實現承銷與保薦收入1.2億元,成為了截止目前單家創業板公司IPO上市承銷費用之冠。奧克股份的主承銷商中信建投在此筆IPO業務中收穫1.15億,位列單家排行第二。專攻大項目的中金公司從承銷東方財富一家收入了1.09億元。除此之外,碧水園和大富科技的承銷與保薦費用也使得其承銷商第一創業證券和西南證券分別收入1.01億元和1.04億元。

  分析師認為,創業板公司的IPO承銷雖然每筆的量不是很大,但是由於其公司結構相對較為簡單,上市過程中所需要進行的工作也沒有大企業那麼錯綜複雜。因此成為了一些在大項目中無法插足的小券商們的最愛。同時,小公司一般也願意和規模相對匹配的小券商展開業務聯絡,節省相關費用。

  還有分析人士認為,參與創業板公司的上市,不光是給中小券商帶來了幾千萬甚至是上億的承銷收入。更重要的是,其給予券商的投行團隊以鍛鍊的機會。和之前作為債券承銷或作為分銷商相比,主承銷商的職責使得投行部門的業務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135家創業板公司超募607億 46家券商多賺30億元

  編者按 業板市場即將迎來一週歲生日。從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28家企業集體鳴鑼上市,發展到2010年10月26日135家上市公司,一年來,創業板市場實現了規模的穩步擴張,市場運行也日趨平穩。

  由於創業板市場尚處起步發展階段,其成長的同時,也伴隨著爭議和質疑。例如,高市盈率、高發行價、高超募的“三高”現象,創業板的成長性不足,等等。作為仲介機構的券商在創業板公司上市的過程中,其作用不容忽視。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業板公司上市,各券商一年間收穫幾何呢?為此,本版特予以梳理,以供投資者參考!

  平安證券、安信證券、國信證券超募承銷費分別多賺4.1億元、3.1億元、2.3億元

  10月26日,青松股份、華策影視、大富科技、寶利瀝青4家公司登陸創業板。至此,經過一年的發展,創業板上市公司已達135家,信維通信、先河環保、晨光生物上市在即,創業板將迎來138家公司。

  WIND資訊及《證券日報》金融機構中心統計數據顯示,135家創業板公司預計募集資金321.5億元,實際募集資金992.4億元,募資凈額928.6億元。按募資凈額計算,超額募集資金為607.1億元,超募比例達1.89倍。安信證券保薦的國民技術超募比例最高,為5.86倍;西南證券保薦的雙林股份超募比例最低,為0.41倍。

  高額超募為券商帶來了豐厚的承銷收益,若按較低的5%的費率計算,46家券商的承銷費多賺了30.4億元。其中,平安證券、安信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成為大贏家。平安證券以多賺4.1億元居首位,安信證券、國信證券超募承銷費分別多賺3.1億元、2.3億元。

  創業板的高超募發行一直被市場質疑。業內人士表示,創業板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創業板的高市盈率、高定價和高超募發行,但這只是創業板發展中的問題。超募也是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初期的必然現象,新股發行第二階段改革下月正式實施,將對高超募發行起到抑製作用。

  預計募資321.5億元 實際募資992.4億元

  截至10月26日,創業板已有上市公司135家,還有3家即將上市,另有4家下週一申購。深圳市瑞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已獲發審委審核通過。

  根據WIND資訊及本報金融機構中心統計數據,創業板公司全部超募。135家創業板公司預計募集資金321.5億元,實際募集資金992.4億元。即使按募資凈額計算,募集資金也達928.6億元,超募額達607.1億元。

  從發行市盈率看,135家公司發行前市盈率平均為49.8倍,發行後的市盈率高達66.3倍。 統計顯示,發行後市盈率最高的金龍機電126.67倍,創A股最高發行市盈率紀錄,最低的華伍股份也為36.98倍。而與創業板相比,中小板公司同期的發行市盈率為35倍,主板僅為24倍。

  高市盈率的發行,帶來發行價迭創新高。135家公司的平均發行價為33.01元。最高的世紀鼎利發行價88元,排第二位的國民技術發行價為87.5元,排第3位的奧克股份為85元。發行價最低的金亞科技、西部牧業分別為11.3元、11.9元。發行價40元以上的有31家,佔比22.46%;發行價30元以上的有67家,佔比48.55%。發行價15元-30元的中間檔次有65家,佔比達到47%。

  值得一提的是,國民技術以19.65億的超募金額,585.58%的超募率創下了創業板超募兩項紀錄,堪稱創業板“第一超募王”。

  高市盈率、高價發行帶來的直接後果,便是上市公司實際募集的資金遠超預計募資。

  超募增厚券商錢袋 平安證券多賺4.1億元

  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快速擴容,為券商帶來了豐厚的承銷收益。特別是對創業板公司保薦佔優勢的券商,更是賺了個盆滿缽滿。平安證券、安信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成為大贏家。

  目前,國內投行的承銷費率已與海外程度接近,大型IPO項目承銷費率為2%-3%,中小型項目約4%-5%。按慣例,對超募資金部分,券商與上市公司會另外達成協定,承銷費率一般高於5%,有的券商對IPO項目超募資金部分要收取5%至8%的承銷費。

  在135家創業板公司中,有20家由平安證券保薦,牢牢佔據頭把交椅的位置。排名第二的國信證券保薦了10家,排名第3的招商證券保薦了9家。華泰聯合、廣發證券各7家,安信證券6家,中信建投、海通證券各5家,中信證券4家。

  其中,平安證券共保薦承銷了世紀鼎利等20家公司,最為矚目。其保薦項目預計募資43.45億元,實際募資126.12億元,超募82.7億元。假若按5%的超募承銷費率計算,平安證券多入賬承銷費4.1億元。

  排在第2位的券商為安信證券。其保薦項目預計募資22.94億元,實際募資84.32億元,超募61.38億元,給其帶來額外收益3.1億元。

  排在第3位的券商為國信證券。其保薦項目預計募資22.77億元,實際募資68.13億元,超募45.36億元,給其帶來額外收益1.7億元。

  以下排名依次為:中信建投超募36.15億元,額外收益1.81億元;招商證券超募34.26億元,額外收益1.71億元;中信證券超募25.91億元,額外收益1.3億元;海通證券超募23.21億元,額外收益1.16億元;廣發證券超募20.56億元,額外收益1.03億元。

  新股發行第二階段改革實施

  有望抑制高超募現象

  導致創業板上市公司普遍超募資金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一是上市公司往往具有強烈的追求高發行市盈率,進而爭取多融資內在動力。二是相對於充裕的資金來説,創業板股票的規模較小,造成局部流動性過剩。正因如此,創業板公司相對主板的估值溢價一直處於高位。三是,保薦機構承銷收入與超募資金挂鉤。

  11月1日將正式實施的新股發行第二階段改革,也針對“三高”症作了相應的制度安排。如提高中小型公司新股發行中單個機構獲配股份的數量,加大網下報價的責任;適度擴大網下詢價機構的範圍,平衡發行人與投資人利益;參與詢價的各配售對象的具體報價向社會公開,以方便公眾監督,增強對機構報價的“軟約束”等。業內人士認為,這些舉措有望抑制創業板“三高”現象。

  創業板一年134宗IPO 平安證券或豪賺15億

  早在創業板尚未開板之際,各家券商就摩拳擦掌,做好準備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如今,在創業板推出一週年之際,盤點創業板推出以來各家券商的收穫,中小券商顯得毫不遜色,甚至超過大型券商的表現,在創業板公司IPO業務市場上異軍突起,更憑藉超募資金獲取豐厚利潤。

  截至本週二,創業板共有134家企業上市,平安證券、招商證券等44家券商成為134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主承銷商,平均每家券商承銷創業板企業家數僅為三家,創業板承銷業務市場呈現"百家爭鳴"的格局。

  在這44家券商中,作為09年券商營業收入排名榜首國泰君安僅為鼎龍股份(,)(300054)這一家創業板公司的主承銷商。同樣作為大型券商的申銀萬國僅為兩家創業板公司的主承銷商,還未達到44家券商的平均承銷家數。而銀河證券更是完全沒有在創業板公司主承銷商的名單中出現。

  相反,09年券商營收排名僅為第23位的平安證券,目前在創業板IPO業務佔有最大市場份額。已經包攬19家創業板公司的IPO業務,根據來自WIND數據的統計,這19家創業板公司的發行費用總計達9.34億元。

  此外,券商規模排名並不靠前的華泰聯合證券,在創業板IPO業務市場上的表現同樣搶眼。截至目前華泰聯合證券已作為主承銷商,拿下7家創業板公司的IPO項目。這7家創業板公司的發行費用總計3.19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券商在創業板的保薦收入一部分來自上市費用,但更多的是來自超募資金。超募部分是額外收費,業內收費率一般是8%-15%不等。這樣看來,券商在多倍超募現象普遍的創業板中獲利可謂驚人。

  目前已經上市的134家創業板公司中,超募資金共計668.67億元,按8%的最低額外收費率計算,44家券商共計可獲得53.49億元額外收費。加上59.62億元的發行費用,創業板IPO業務一年為券商創收過百億。

  承銷19家創業板公司的平安證券,其負責承銷的19家公司超募資金共計95.25億元,按8%的最低額外收費率計算,平安證券獲得的額外收費最低為7.62億元,加上發行費用,平安證券一年中僅在創業板公司IPO項目上的收入輕鬆超過15億元。

  創業板將迎來首批近12億解禁股 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本報訊 10月30日,創業板將迎來一週歲生日,首批28家公司原始股東也將迎來限售股解禁後的收穫期。不過,經過一年的運行,創業板公司股價縮水嚴重。

  數據顯示,首批28家公司僅近三成公司最新股價較首日收盤價出現上漲。對此,有分析認為,由於本次解禁股份數量巨大,加之有不少創投機構持股,一開始就帶著“三高”標簽發行的創業板公司股票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Wind數據顯示,創業板本次解禁總量為11.99億股。 其中解禁限售股佔總股本比重超過40%的有4家:樂普醫療、立思辰、機器人和華誼兄弟解禁數量佔總股本小于10%的有4家:神州泰嶽、愛爾眼科、鼎漢技術和華測檢測。

  在首批28家公司中,本次解禁股份數量排名前十位的公司分別為樂普醫療、華誼兄弟、立思辰、吉峰農機、機器人、金亞科技、銀江股份、網宿科技、安科生物和漢威電子。上述10家公司本次解禁的股份合計達到了8.9億股,佔全部解禁股份總數的74%左右。

  分析發現,首批創業板公司解禁股份數量規模巨大,如本次解禁股份數量位居第一的樂普醫療,本次解禁數量為33653萬股,高達該公司現有流通A股數量的4倍。

  除了解禁股份數量巨大外,首批創業板公司原始股解禁還具有創投機構持股佔比高的特點。研究報告指出,一般來説,創投機構低廉的投資成本決定了一旦股份解禁就會盡可能快地撤出,並且不會根據二級市場價格的波動來決定是否擇機退出。

  在本次解禁的上市公司中,有多家創業板公司存在多家創投機構現身的現象。其中,金亞科技解禁股東中有6家創投,網宿科技解禁股東中也有6家創投,銀江股份解禁股東中則有5家創投。此外, 安科生物、漢威電子等公司本次解禁股東名單中也都有創投機構的身影。

  Wind統計數據顯示,經過一年時間的大浪淘沙,目前首批創業板公司股價均出現了較大幅度回落。有觀點認為,隨著首批原始股解禁將至,不排除個別基本面較差公司股價繼續下探的可能,而優質公司則有望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