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通脹危險亟需嚴加防範 遏制貨幣氾濫才是正解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7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近日,農産品價格如同脫韁野馬呈現全面開花式普漲態勢。繼大蒜和大豆等價格持續飆升後,水稻、棉花、食用油、白糖甚至蘋果等價格表現出後來居上之氣勢。同時10月25日汽柴油價格的上調,則令未來通脹風險更為突出。

  當前農産品價格的全線普漲,讓預期通脹將在三季度止步的觀點不攻自破。如此態勢下,我們預計10月份CPI接近甚至突破4%的可能並非杞人憂天。當前通脹演繹而出的淩厲上行態勢,與當前人們對通脹風險的“誤判”有關;即把早在數月前就顯現的通脹苗頭詮釋為自然災害、囤貨投機和勞動力價格上漲等因素。

  2007年的通脹其實我們並沒有戰勝,只不過碰上世界金融危機才暫時遏制住了,但為了防範金融危機,中國和世界各國出臺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刺激計劃,它將2007年的通脹走勢“承接”過來,並有可能發展成更高的水平。

  當前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等非貨幣因素,不足以解釋日益嚴峻的通脹挑戰。毋庸置疑,當前中國勞動力市場已從絕對過剩狀況進入了結構性過剩狀態。去年末以來的民工荒和工資上漲潮,確實提高了農産品等生産用工成本,從而對農産品價格産生上漲效應。即在勞動力市場絕對過剩時期,農産品成本構成中勞動成本一般不計或少量計入農産品成本;隨著勞動力市場進入結構性過剩狀態,特別是農村經濟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和就業渠道的多元化,農民開始權衡務農勞動收益與非農勞動收益的比價效應,從而近年來務農勞動成本也以參照非農勞動就業報酬完全計入農産品成本序列。如目前大部分地區農民就近非農就業的日工資普遍為50元以上,這客觀上增加了農産品中的務農成本。但這一過程是漸進的,且由於當前農民勞動力價格並未顯螺旋上升態勢,因此農民工成本向農産品價格的傳導雖存在滯後效應,但並不是一個持續的增長過程,而且目前農産品價格全線性的飆升態勢,是農業勞動力成本上升無法完全詮釋的。

  諸多跡象反映,當前農産品價格的普漲態勢本質上是貨幣現象。從農産品供給層面看,長期以來農村經濟所固存的金融壓抑(以及農村金融資源通過農信社、郵政儲蓄以及農行等渠道流出農村市場流入縣域和城鎮經濟,而非留存于農村使用),使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而長期失修,農業技術改造和農業生産率也由於缺乏金融支持而增長緩慢,從而導致農業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下降(自然災害背後隱現出農村長期以來的金融壓抑),並影響了農産品供給體系。同時,當前農産品流通體系較高的壟斷性、準入性管控,牽制了農民的市場交易自由,並增加了農産品交易成本,變相提高農産品供給成本。顯然,這些因素都導致了農産品供應體系事實上的萎縮,而供應體系的萎縮則帶有明顯的貨幣特徵。

  從農産品的銷售端看,過剩貨幣流動性流竄性地涌入農産品等市場則最終激化當前高通脹風險。當前過剩貨幣流動性向農産品銷售端傾斜的制動因素主要表現為:其一,國內外經濟增長的不穩定性和不可持續性,國際技術外溢和改革等兩大曾經推動中國全要素生産率上升和産業部門收益率增長的因素出現增長放緩,使曾經強勢吸引金融資源的産業部門因為收益率增長式微和不穩定,而開始部分地流出這些部門,進入包括農産品在內的商品流通領域進行囤貨投機炒作。如當前出口部門貿易訂單的不穩定和以短期訂單為主所形成的迂迴生産週期,使部分産業資本得以進入商品流通領域投資投機炒作。

  其二,隨著決策層進一步出臺限購限貸令等政策,新出現的貨幣流動性和從樓市流出的過剩流動性,開始尋找新的安身之所,而農産品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金銀珠寶等價格的上漲推動了過剩流動性的涌入,從而出現農産品等價格的持續飆升現象。4月份以來部分農産品價格的飆升,以及9月末以來農産品呈現的普漲態勢,都契合了樓市調控的兩個節點,這某種程度上印證了當前農産品價格上漲的典型貨幣現象問題。

  另外,當前儲蓄收益為負,降低了居民對儲蓄存款的偏好和興趣,導致大量儲蓄資金抽離正規金融機構形成金融脫媒,並在通脹壓力下儲存食品等也助推了農産品價格的上漲和通脹壓力。因此反映在央行金融數據上就是儲蓄存款未見顯著增加。殊不知,當前對農産品等的需求已不再是滿足消費的單一目的,而是預防通脹的投資行為。

  事實上,時至今日業已上漲的或出現上漲苗頭的已不再僅僅是食品等價格,9月份金銀珠寶消費額和價格、部分耐用工業品價格以及交通醫療等費用(如諸多中藥等價格也出現飆升)都出現陡增態勢。顯然,當前商品價格上漲已不再局限于某一領域,而是出現了或正在出現整體物價的上漲。這更加凸顯出典型的通脹性質。

  由此可見,當前通脹業已出現了急劇升溫的飆升氣勢,繼續用所謂的非貨幣因素的結構性上漲片面解讀,甚至把通脹形成過程所表現出的結構性特徵權作通脹成因加以解剖,將會貽誤戰機,導致通脹失控。

  當前通脹無法用非貨幣因素的結構性上漲片面解讀,而當前防範通脹的對症之藥應是適度祭出加息和升值組合拳。一方面,繼續加息有助於緩解儲蓄負收益擴大的壓力,促使存款由活期轉向定期化,降低貨幣流通速度,緩解通脹壓力。另一方面,適度的人民幣升值有助於緩解基礎貨幣供應量的擴展,降低進口原材料和産成品的價格,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通脹壓力。當然,加息和升值有助於遏制資産價格泡沫和通脹,降低熱錢炒作國內資産價格的收益,這反而將導致熱錢無利可圖,而減輕熱錢涌入和外匯佔款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