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董事長PK總經理 深圳建設集團陷股權爭奪戰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6日 11: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深圳國有企業改制似乎迎來了一個多事之秋。深圳旅遊集團股權爭奪戰剛剛謝幕,另一家老牌房地産企業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又爆發了股權爭奪戰。同樣是內部高層之間的糾葛,但由於背後涉及萬科、平安等巨頭,分外引人關注。

  深圳建設集團內部人士昨日(10月25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公司收購主體一變再變、收購作價一漲再漲,其實都緣于董事長張淑運與以總經理王基才為首的眾多員工的“鬥爭”。

  萬科入局節外生枝

  深圳市建設 (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設集團)前身為成立於1983年的深圳市建設集團,隸屬於深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投控公司),主要業務為房地産。

  2007年該集團進行國有股份改制,深圳市投資有限公司持股29%,集團186名員工持股71%(分別由集團工會委員會持股51%、建設家園物業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持股20%並管理)。結合崗位,集團員工分七檔分配股權,其中董事長級別最高配股3000萬股,級別最低的員工為120萬股。

  但改制後的深圳建設集團發展並不順利。由於工程承包業務毛利率下降、集團持有的2000萬股天房發展股票大跌等原因,該公司在2008年虧損近2000萬元;而2007年實施改制時員工持股71%需支付5.2015億元,目前仍有3.69億元沒有償還。

  對於業績不濟的建設集團來説,萬科似乎是“救命稻草”。2010年6月23日,萬科正式出具了《關於意向收購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71%股權的徵求意見函》,表示願意以總價不高於8.32億元人民幣收購建設集團所持有的71%的股權,折合每股約3.5元。7月2日,建設集團董事長張淑運為首的談判小組與萬科談判,90%以上的表決權同意該項收購。

  外界分析,萬科曾與建設集團合作開發龍崗東方沁園項目,建設集團擁有的國家房屋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讓擁有國家一級資質的萬科尤其看重。

  就在張淑運積極運作萬科收購事宜之時,9月30日,建設集團總經理王基才卻突然開始以每股4.5元的價格收購員工所持股份。簽署協議後,股東即可拿到70%的收購款,而過戶手續完成後,即可拿到30%的尾款。內部人士透露:“目前約有超過50%的員工與王基才簽訂了轉讓協議。公司7名高管中有5名已經套現,副總級別的套現金額高達1000多萬元,普通員工套現也有100多萬元。”

  在已與王基才簽署轉股協議的員工看來,轉讓給萬科是“賤賣”。某員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4.5元和3.5元的差距不小。董事長為什麼這麼急著賣公司?”

  收購方案波折頻生

  據悉,建設集團內部的鬥爭由來已久。

  內部人士透露:“建設集團第一屆持股委員會應該在2010年6月就任期屆滿了,但由於張董事長在換屆之前了解到大多數員工都無意選他繼續當董事長,於是積極拉攏萬科,想儘早套現。”

  記者了解到,建設集團持股委員會換屆選舉因故一延再延,直到10月16日才召開。當日大會選舉産生了王基才等新一屆董事和監事會成員,董事長張淑運落選。

  在王基才拋出4.5元的收購價後,張淑運方面馬上拋出了萬科有意以4.6元收購的消息;換屆選舉後的第二天即10月17日,47名 “親張派”員工簽署了一封致深圳投控公司的信,信中指責內部轉股及換屆選舉不符合合法程序,並要求投控公司直接對建設集團71%的股權進行拍賣。

  內部人士直指:“王總一齣4.5元,萬科馬上出4.6元,要不是王總,萬科3.5元的報價可能早就被通過了。”

  隨後,平安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起草的一份分析報告更加深了員工們對萬科的抵觸。平安《深圳建設集團投資價值分析報告》顯示,平安將出資8億元、美信資産出資1億元收購深圳建設集團71%股權。“也就是説平安認為這部分股權值9億元。”一位員工説。

  昨日,萬科給《每日經濟新聞》發來聲明表示:“我公司作為建設集團部分股權的意向收購方,具有決定並提出自身所能接受的價格和收購條件的權利。在這一過程中,我公司將始終秉著平等協商、雙方自願和相互尊重的基本商業原則,充分尊重出讓方的決定與選擇。”

  平安集團新聞發言人盛瑞生表示:“我們目前沒有參與任何有關於深圳建設集團的交易。”

  針對日前媒體對於王基才收購資金的來源問題,王基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説:“資金絕對沒有問題,只是現階段背後老闆不太好透露。投控公司那邊也希望大家能坐下來好好談,不要把事情弄得太複雜。”

  記者了解到,自從6月份開始,建設集團正常運作大受影響。多位員工表示:“其實誰來收購都無所謂,只要大家公平買賣。希望各方不要刻意設置障礙,收購方案公開化,儘快讓公司經營正常化,不然受損的只能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