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業界倡議港交所發展債券市場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6日 10: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新加坡與澳大利亞交易所合併成亞洲第二大交易所的消息昨日給亞洲區內其他交易所,特別是港交所帶來不小的震撼。香港獨立財經評論員、港交所前獨立董事David Webb(大衛)昨天下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港交所需要奮起直追,提升競爭力,他同時認為,香港應該儘快發展債券市場,而不僅僅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業務。

  用他的話來説,人民幣尚未能自由兌換,因此港交所目前著重人民幣業務發展策略可能無助於目前的競爭提升。他表示,新澳交易所合併後將有助深化市場規模,增加對企業及投資者的吸引力,港交所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位,發展成為內地及區內企業的上市集中地。大衛的建議是港交所需要發展債券市場,並向吸引更多債券二手交易方向發展。

  對於大衛的提議,中銀國際研究部主管白韌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港交所目前仍然擁有新澳所不具備的腹地優勢,特別是在新股市場方面優勢更為強勁。雖然他也認同發展債券市場應該是港交所未來的一個方向,但他並不看好近期內的債券市場發展。

  “與歐美市場不同,整個亞洲區的企業發債並不積極,傳統以來這裡企業債的發展就不充分,二級市場狹小,缺乏流動性支持。”他説。

  白韌認為,債券市場是長期的發展目標,但是就眼下而言,發展人民幣市場已經是現成的,而且相比新澳所來説,更是港交所富有優勢的項目,他認為港交所應該堅持此前提出的,發展人民幣定價的證券産品的方向。

  大衛則認為,目前在交易所上市或買賣的債券量偏低,香港應鼓勵更多債券利用交易所平臺,令更多投資者可參與買賣。他還提出,交易所應從多方面降低交易成本,以吸引投資者。

  港交所發言人昨天接受本報採訪時回應説,港交所其實一直朝這個方向在努力,但他表示,目前東南亞企業的發債意願不強,這是造成整個地區與歐美相比,二級債券市場不發達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