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揭秘朗逸前世今生 大眾變種車戰略瞄準日係車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6日 10: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9月銷售數據日前出爐,上海大眾朗逸轎車銷量再次超過2萬輛,以微弱的差距名列凱越和悅動之後,成為中國車市的“新三甲”車型之一。

  作為一款上海大眾自主研發的車型,朗逸能取得如此的銷售業績實屬不易,其銷售的成功意味著大眾本土化戰略的成功。目前,本土化研發車型正在進入大眾的全新産品序列,朗逸、新寶來都是大眾在中國戰略發生變化的明顯標誌。

  合資公司自主研發的車型開始在市場佔據重要地位,體現著跨國公司新的市場訴求。但在合資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這種 “變種”車型在中國市場也開始遇到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朗逸在大眾品牌的覆蓋下,質量是否達到了和德國大眾同樣的標準?變種車型帶來的質量和售後問題,會否嚴重影響到大眾的品牌滿意度?如何在銷量增長和品牌價值之間取捨,是擺在大眾面前的全新課題。

  變種車型朗逸揭秘

  朗逸的平臺一直是個謎。從上市之初,對於朗逸的平臺是PQ34還是PQ35,業內就一直有爭論,但上海大眾方面始終未予正面澄清。

  上海大眾公關部相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朗逸實行“模塊化生産”,並不屬於哪一個平臺,因為模塊化的概念就是可以用這個平臺的技術,也可以用另外一個平臺的技術。

  按照大眾平臺的定義,以PQ35平臺為例,P表示平臺、Q表示發動機橫置(縱置的表示是“L”)、3表示A級車 (即緊湊型車)、5表示第五代。由於朗逸的定位是A級車,所以關於朗逸的平臺爭論始終在PQ34和PQ35之間。但其實,上海大眾偷換了一個概念。朗逸雖然定位是A級車,實際上卻是誕生於PQ42平臺,也就是桑塔納平臺。從朗逸2610mm的超長軸距和4.6米的車身長度可以看出,這並不是一款A級車,而是一款B級車,只是以A級車的價格切入市場。

  在朗逸的資料上可以看到,“朗逸採用德國大眾全球統一的國際設計標準,在保證德國優秀設計品質的同時又考慮到了中國市場的審美需求,實現了大眾全球設計戰略與中國市場獨特需求的結合。”

  業內人士透露,實際上朗逸僅外型得到了德國大眾的審查,但所有的內部設計、模具開發、零配件製造,全部都是上海大眾自主研發的。但這種説法並沒有得到上海大眾方面的證實。

  由於PQ42平臺比較老,技術含量不高,不存在獨立懸挂等配置,因此基於此平臺開發的車型成本比較低。這就是為什麼朗逸能夠以A級車的價格入市的原因。

  朗逸的問世,從側面可以看出,上海大眾已經具備了整車的研發能力,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從品質的角度來講,雖然朗逸懸挂了大眾的商標,但是由於合資企業整車研發能力的限制性因素,其品質與速騰和明銳等車型相比還要稍遜一籌。這也是上海大眾避諱談及平臺的原因所在,這是朗逸的軟肋。

  新戰略瞄準日係車

  在朗逸一直保持高銷量的同時,一汽大眾將要開發捷達繼任車型的消息早已在坊間不脛而走。新捷達是否會延續新寶來和朗逸的研發模式,成為業界關心的焦點。

  雖然對於未來的産品戰略,大眾中國表示目前不方便發表評論。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大眾在中國的戰略確實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以前德國大眾是不允許對引入中國的車型進行任何改動的,所有的改動都要由德國大眾親自操刀,並進行論證。而現在,德國大眾已經將換代之後的車型交給合資企業來處理。”

  該人士透露,其實這些車型瞄準的就是日係車市場,新寶來和朗逸的價位都鎖定在十一二萬的價格區間,就是要攻剋日係A級車。

  從市場的區分來看,日係車在A級和B級車市場都有著傳統價格優勢,像東風日産騏達、馬自達3、廣本鋒范等車型的價位甚至突破了10萬元的區間,而大眾的A級車則從12萬延伸至18萬的市場領域,速騰、明銳的高端車價格直逼日係B級車領域,致使8萬~12萬元的主流A級車市場長時間被日係車佔據。

  合資企業基於老産品進行二次開發的朗逸和新寶來,雖然仍使用大眾品牌,但由於降低了成本,打入了傳統大眾品牌之下的市場區間。未來捷達和桑塔納的繼任車型,將承擔起衝擊日本車的主力軍作用。

  客戶滿意度挑戰

  在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汽車製造企業售後服務工作委員會2009年啟動的 “中國汽車售後服務客戶滿意度卡思調查(CAACS)”項目中,曾經一度在2007年其他相關調查中獲得滿意度冠軍的上海大眾排名滑至第13位,與其2009年全年銷量冠軍的身份嚴重不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歷屆大眾中國以及中國合資公司的領導團隊都把客戶滿意度作為業績考核的重要指標,但市場策略和産品策略的“銷量為先”依然讓個別車型的客戶滿意度成為大眾品牌的短板。類似上海大眾朗逸這種利用消費者信息不對稱推出的名為合資、實為自主研發的車型招致的投訴率提高、客戶滿意度下降是大眾品牌亟須解決的問題。

  合資企業自主研發新車、具備整車研發能力,這是中國汽車合資史上的重大進步,但短期內如何提升研發車型的品質和質量,以什麼樣的品牌推向市場,仍值得企業深思。

  資深品牌專家顧環宇表示,作為大宗消費品,汽車同樣需要依靠優質的産品來積攢口碑,大眾多年來的品牌積澱讓其在中國的新産品備受市場歡迎,但如果忽視售後服務和客戶滿意度,再好的品牌也會在口口相傳中逐漸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