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6日 08: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二十國集團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日前在韓國慶州閉幕,各國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份額改革達成共識,歐洲同意放棄兩個席位和將6%投票權轉讓給新興經濟體國家,“金磚四國”將晉陞該組織十大股東行列,而中國所佔份額將從第六位升至第三位。
這是本次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達成的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協議。而作為創始國之一,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之初,中國的投票權份額曾經僅次於美國和英國位列第三,然而目前中國的份額已跌至第六位,這顯然與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身份不相稱。
此次改革是繼世行投票權改革後又一重要的國際經濟金融改革,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世界政治經濟版圖的變化,是適應現實的一個改革。這不僅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增強、對世界經濟貢獻不斷增加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發展中國家長期以來不懈努力的結果。雖然此次改革只是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改革進程中階段性的“一小步”,但改革仍具有重要的歷史性意義。
首先,此次份額調整表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權力正在發生東移,特別是在向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偏移,意味著它們的經濟發展和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根據新方案,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在該組織的一些重大貸款事項和國際經濟問題上的投票權將會大大增加,未來在該組織的話語權也得到相應提高。
其次,改革有助於讓國際經濟秩序更具合理性。此次改革向打破歐美長期壟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發言權邁出了一大步,提高了發展中國家在該組織的代表性和發言權,進一步增強了該組織治理結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與金融事務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有利於構建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為最終實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平等享受該組織份額的改革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在這輪改革中,中國在該組織份額有所提高,不僅意味著中國出資額的增加和話語權的提高,更意味著要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它有利於中國進一步加強與該組織的合作,更好地發揮建設性作用,為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爭取權益,從而提高中國的地位和影響力;同時可以利用該組織作為平臺,為中國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當然,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此次份額調整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該組織的基本框架和實力對比,美國份額沒有變,仍然具有一票否決權,美國主導該組織的秩序繼續延續,這一不合理狀況應該儘快改變,並有明確的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
當今世界正在向一個新的、快速演變的多極化方向發展,發展中國家正在為世界經濟復蘇和恢復增長髮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必須加快自身改革來適應這一新的現實。在未來的改革中,該組織除了要最終實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平等享受世行投票權外,還應該制定公平合理的總裁任職資格和選拔程序、制定科學的份額計算辦法和動態調整機制、改革投票規則避免任何國家有一票否決權等,以使它的治理和決策機制更加符合世界經濟多極化快速發展的要求。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