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經濟半小時]求解“堵”城困局(三)(2010.10.10)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0日 22: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進入[經濟半小時]>>


   主編:莊嚴   

   編導:張姝、王進、王海濤、方健、王玉國   

   攝像:劉勳、樊建恩

    如果從空中俯瞰,每個工作日的早晨和傍晚,擁有1600萬人口的上海,都在進行一場壯觀的、全城範圍內的市民大流動。這種流動的突出特徵之一,就是“擁擠”。這既是這個城市的活力,也是這個城市的煩惱。《經濟半小時》欄目記者選擇了上海交通最為典型的兩大系統:地鐵公交系統和高架道路系統,進行了一次實地體驗。

    9月20日,上海地鐵迎來一個普通的星期一。對於上班族而言,這趟旅程最難以忍受的不是時間有多長,而是空間有多擠。

    地鐵乘客:怎一個擠字了得。

    記者: 有多擠啊?

    乘客: 多擠啊 就是已經擠進去,又被擠出來了。

    地鐵乘客:堵,早上的時間基本上是帶著餅乾上去,拿著麵粉下來,就這種程度。

    截至目前,上海人已經擁有總長424公里、共計11條線的地鐵,但奇怪的是,雖然地鐵在跨越式發展,但擁擠的程度有增無減。每條新開的線路,都是幾天試運行之後,便開始了擁擠。目前,上海地鐵每天運送客流量,超過五百萬人,相當於這個城市四分之一的人口都要在地下流動一圈。在中秋前夕的9月21日,地鐵運量更是達到696萬人次,刷新單日最高客運量。

    數百萬市民為什麼不願意自駕車或者坐公交車而是選擇擁擠的地鐵出行呢?

    乘客:地鐵的話,應該比較便宜的,最經濟的。那大巴會有堵車的問題,那打車是最貴。

    乘客甲:來的時候我們打車,170塊。現在(坐地鐵)回去只要六塊。

    乘客乙:加上出門的時間,總的花起來才一個小時多一點點。

    記者:如果開車的話要多長時間?

    乘客:什麼,坐地鐵?

    記者:如果開車的話。

    乘客:開車的話,從浦東過來過隧道,如果堵的話,兩個小時也不一定。

    即使擠到這種程度,這些乘客們還是對路面交通望而卻步,退避三舍。難道上海的道路交通真像這些乘客説的那麼可怕嗎?

    地鐵裏在人擠人的時候,地面上正在發生什麼呢?早上8時30分開始,記者自駕車從上海的浦東出發,開始穿過上海車流量最大的延安路隧道,向主城區的浦西出發。

    記者:現在堵車是全天堵還是沒固定時間?

    的士司機:一般白天會有比較不堵的時間,中午的時間比較不堵。

    記者:除了上下班高峰,其他時間也堵嗎?

    的士司機:都堵,等一下出去看看你就知道堵了。

    經過上海主幹道的南北高架路,記者一行終於駛入上海最寬的中環路。這一段路,不堵車時25分鐘就能走完,這天上午我們卻走了一個多小時。

    上午九點三十分,記者在上海最寬闊的中環路看到,這裡的擁堵情況依然十分嚴重。據過往的司機介紹,這樣的擁堵情況已經從七點三十分持續到了九點多,足足兩個小時。而這種擁堵從下午的四點半,還會繼續開始。

    除了高架和隧道等城市關鍵路段發生擁堵之外,在上海著名的商業街淮海路等地面路段,車輛在十字路口同樣也得排起長隊。綠燈亮了,排在第一位的車輛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信號由綠變紅,無法啟動。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 陳小鴻

    陳小鴻:實際上道路交通擁堵,對大城市來講,根本的出路是更多的人使用公交系統,而不是開小汽車。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們是希望公交地鐵的運能和實際運送的人數是越多越好。所以在這一點上,肯定大家是不遺餘力地來擴大它的能力,來增加它的吸引力。

    作為多年研究上海城市交通的專家,上海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的陳小鴻教授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上海的汽車保有量越過了150萬輛大關大關,正不折不扣的向汽車城邁進,上海未來的交通壓力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