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09日 1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
堅守金融依附實體經濟,金融中心服務國內經濟,以“多中心”戰略,建設滬、港、京功能互補的中國三大國際金融中心
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9月20日揭曉,香港逼近紐約位列第三,上海首進前十超越芝加哥排名第六,深圳與北京分列第十五和十六位;這是該數據公佈以來,三地表現最好的一期。
當前中國經濟和金融發展所處的階段,誘發了內地對佈局和建設中國國際金融中心的強烈需求。也因此,近年來,國內不少大中型城市紛紛提出建設各種類型金融中心的戰略規劃。在激烈競爭中,相關金融中心城市為了吸引國際資本和金融人才,在稅收等方面制定了許多極不合理的優惠政策措施,陷於惡性競爭之中。
中國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過程中,特別要避免為了提升毫無實際意義的金融中心的排名而推行超越國內實體經濟需求的金融擴張,否則,這樣的國際金融中心可能演變為國際金融機構角逐的場所和國際遊資集散的中轉站,致使中國金融體系承擔與國際金融中心所帶來的收益極不對稱的國際金融風險。
因此,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與分工模式,事關中國國際金融中心戰略能否實現和中國金融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應當以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其對國際金融中心的需求、城市金融發展格局等為出發點,制定中國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選擇與定位模式。
目前看來,上海、香港和北京三個城市在金融方面的實力和優勢各有特點,且初具互補功能,是其他城市所無法企及的。應當因勢利導,以國際金融多中心為戰略選擇,目標城市進而因地制宜,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程中齊頭並進,促使中國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的國際金融中心體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