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05日 09: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大學生就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城市?國內一線城市和非一線城市的工作環境如何?不同選擇的大學生的工作現狀如何……日前,中國傳媒大學團委《傳媒青年》調查小組歷時一個月時間,以中國傳媒大學在校生、應屆畢業生(2010屆)和已工作1至5年的畢業生為調查對象,就以上問題開展了調研。
大多數學生希望留在一線城市工作,但房價和生活、就業的壓力會影響到他們的現實選擇。
在對100位在校生的調查中,畢業後願意選擇在北京工作的達63.6%。關於願意選擇在北京工作的原因, 依據5分制打分結果,“就業發展機會多”以4.13分居於首位。
而在對100位應屆畢業生(2010屆)的調查中,由於面臨更現實的選擇,只有11位表示會留在北京工作。對於大多數不願意留在北京工作的應屆畢業生來説,房價太高成為首要原因,影響重要性分值達3.6分。同時,生活、就業壓力大達到3.4分。
絕大多數已就業者選擇國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就業發展機會成為主要驅動因素,但仍有部分畢業生因生活安逸流向非一線城市,並有數量增多的趨勢。
據調查,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已工作1到5年的受訪者中,有72.6%的人選擇在國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工作,25.8%的畢業生在國內非一線城市工作;在國外工作的僅有2人。
調查中,被問及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時,58.2%的受訪者表示願意選擇在國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工作,比現狀的72.6%低了14.4%;27%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在國內非一線城市工作,比現狀的25.8%高了1.2%;而願意選擇在國外工作的則由2人上升至15人,由1.6%提高至12.3%。同時還有人打算先在一線城市工作一段時間再回到二線城市。
已就業的畢業生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非一線城市,工作壓力大都是當下生活壓力的最主要來源。在非一線城市工作的畢業生對當前工作環境的滿意度略高。
已工作者的生活壓力都從何而來?據調查,47.1%已工作的畢業生表示工作壓力大是主要方面,45.7%的受訪者表示薪酬不豐厚是生活壓力來源的一方面,22.9%感受到了生活環境不便,21.4%表示發展空間有限,9.3%表示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由此可見,無論是在國內一線城市還是非一線城市,工作壓力大都是生活壓力的主要來源。同時,調查中還顯示,身在國外的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明顯。
從對工作環境滿意度的平均分來看,以40分為滿分,國內非一線城市以28.31分略微領先於國內一線城市的27.49分;國外卻以22.5分遠遠落後於國內。
個案訪問
在二線城市找到了更好的發展平臺
姓名:高源
性別:男
專業:導演
畢業年份:2010年
現就職城市:黑龍江哈爾濱
工作單位及職務:黑龍江電視臺文藝頻道綜藝節目見習導演
高源是06級導演班的畢業生,目前在黑龍江電視臺某娛樂節目做見習導演。
留京是高源最初的想法,畢竟,北京是影視行業最發達的地方,也是機會最多的地方。高源將簡歷投到了一些廣告公司和手機電視臺,也獲得了工作的機會。但是在工作過程中高源發現,自己所接觸的平臺非常狹窄,若長遠做下去,就離自己的專業越來越遠了。
當黑龍江電視臺的臺聘醒目地張貼出來時,高源只是簡單地想積累一點電視臺招聘的經驗,於是就投去了簡歷,參加考試和面試。黑龍江電視臺向高源拋出了“橄欖枝”,並且邀請他去黑龍江電視臺看一看。高源便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去黑龍江電視臺實習了20天,20天下來,高源認為電視臺的平臺比北京這邊的工作平臺更適合自己。
高源以編輯記者的職位被黑龍江電視臺錄取,但是報到以後,被分配到了文藝頻道的綜藝節目當導演,離自己的專業更進一步了。這個節目是週一到週五每天晚上直播,高源每天的工作都比較忙碌。因為剛參加工作,高源還不是太熟悉電視節目的製作流程,手中掌握的人脈資源也比較少,因此先從見習導演做起,在直播間的工作大多是帶領演員走位,帶領觀眾鼓掌等比較初級的活。高源認為,見習導演的工作雖然很簡單,但是能接觸到整個工作的流程,對於剛剛參加工作的人來説,是很重要的一個學習過程。
離開了北京,離開了自己最初的理想之地,選擇了遙遠的黑龍江作為自己奮鬥的地方,高源感覺到兩個城市的差距。畢竟,北京是影視行業最發達、影視氛圍最濃的地方,離開了生活四年的熟悉的圈子,始終有戀戀不捨的情結在心裏。但是,高源明白,在哈爾濱這樣一個二線城市,既有比較高的工作平臺,也不用背負巨大的生活壓力。高源説,沒能留京,雖然有點遺憾,但還是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充滿壓力的大都市活得有目標
姓名:羅韻
性別:女
專業: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畢業年份:2010年
現就職城市:北京
工作單位及職務:北京靈思傳播機構人力資源部
到大四後,羅韻投了不少簡歷,面試也去了很多,但在連續被拒的日子裏,羅韻的世界似乎也變得和北京的冬天一樣一天比一天寒冷和蕭瑟。但就在羅韻迎來了自己的最後一個寒假,正準備回家平復心情的時候,卻突然接到了千橡集團(人人網、貓撲網的總公司)溝通部的面試通知,在充分準備之後,羅韻成功地通過了面試。
在自己漫漫的擇業過程中,羅韻坦言,工作並不難找,好工作才難找,並且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十分重要。在羅韻看來,首要考慮的就是公司的規模,其次才應該是你想要從事的相關的職位。
羅韻選擇留在北京完全是性格使然。她覺得雖説北京生活成本高,但其實自己生活就要學會用小錢,活得小資,網上有很多這樣的秘籍,其實都是很有用的,生存成本高這個問題是完全可以克服的。相對於高昂的生存成本,她更看中的是在這座城市所能接觸到的先進觀念以及社會環境。而這一切決定的背後支持羅韻的其實是她自己定的“五年計劃”:如果五年後沒有達到自己訂的目標,她就回家,陪在父母身邊。
後來,儘管羅韻覺得在千橡集團的工作和自己的後期職業規劃不符,但對於已經有在大公司工作經歷的羅韻來説,再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已不是難事。之後羅韻又找到了一家本土較大的公關公司——北京靈思傳播機構,目前擔任PR的工作。雖然這份工作和她本人的專業完全不對口,但卻和自己的興趣相符,總的來説對於現在這份能看到未來職業發展空間的工作,羅韻覺得相當滿意。
專家解析
什麼樣的人適合在大城市打拼
許森林(北京道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高級職業指導師,北京市大學生職業指導專業諮詢志願服務團職業指導專家):
蜂擁而至的北京求學人口,數以萬計的就業大軍,到底什麼樣的人才適合繼續在像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打拼?可以根據個人條件將選擇北京的生存者分為三類。
第一類人群,“內力型”。這類群體有非常好的內部條件,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具備的能力,符合城市發展的需求。
第二類人群,“外力型”。這類人群有比較好的家庭背景和經濟條件。一方面,他們有自己強烈的意願在北京謀生,同時對於個人的發展有明確的規劃。另一方面,他們的家庭經濟能夠允許個人在北京打拼,同時給予一定支持。
第三類人群,“面子型”。很多人選擇“蝸居”在北京是為了面子——既然來北京讀書,也要在北京生存。如果能夠在過程中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獲得個人發展也是能夠實現的未來。然而,如果僅僅認為能在京城混日子,沒有上進之心,這類人群反不如回到家鄉享受安逸的生活對自己和社會更有好處。(方倣妨 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