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01日 11: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今後將一如既往改善投資環境
●使外企分享經濟發展帶來的商機
部分外企質疑:中國的投資環境是否在變差?已擁有鉅額外匯儲備,是否還要引進外資?未來幾年中國是否還將繼續保持對外資的強烈吸引力?
“中國市場的大門始終對外資敞開”,面對這些疑問,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明確回答,在他看來,“未來幾年中國引進外資仍處高潮階段”。
整體投資環境在不斷改善
近來,部分外企、商會等提出質疑:中國是否不再像以前那樣重視和歡迎外資了,中國的投資環境是否趨於惡化。
面對質疑,陳德銘表示,改革開放以來,國際資本在中國的投資逐年增加,這已證明中國的投資環境在逐步完善。
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18年位列發展中國家吸收國際資本的第一位。2009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下降約40%,而中國實際吸收外資僅下降2.6%,位列全球第二。今年1-8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8.1%,已連續13個月正增長。
“總體來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至今,中國整體的投資環境在進一步改善。”陳德銘説,“外國公司特別是跨國公司到世界各地的投資,非常注重東道國的知識産權保護、勞工政策、創新政策和環境保護政策等。他們都非常精明,不會説中國的投資環境不好還要來投資。”
不過,不斷增資的同時,部分外企緣何依然有“抱怨”呢?
“世界就是這麼複雜,在辯證地發展之中。”對於這種矛盾的狀況,陳德銘分析表示,一些外資企業一方面看到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積累起了良好的産業配套基礎、優質的勞動力資源和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看好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另一方面,也感覺到中國的民企和國企發展很快,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競爭性加強了。所以,在更多地到中國投資的同時,面對這種複雜的現狀也有一些不同的想法。“這一點我們很理解,也鼓勵他們發揚自己的優勢。”陳德銘説。
“不過,現在有些情緒也並不完全是跨國公司的。”陳德銘説,“一些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後處於高失業率的狀態,部分領導人就提出産業回歸、出口倍增,甚至鼓勵一些海外企業通過政府的資助再回到本國去。這種博弈的情況和産業回歸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經媒體和仲介機構的渲染而擴大,所以對中國的投資環境有一些不符合實際的説法。”
在陳德銘看來,國際和中國國內的經濟形勢都在不斷發展變化中,這不僅要求中國政府、中國企業適應新的環境,也要求外資企業要適應新的環境。“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曾給外企一定的減免稅收。隨著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對外資政策做出適當調整,是各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慣例,是符合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外企應當適應這種公平競爭的新環境。”他説,“事實上,更多的外企到中國來,並不是看重中國的優惠政策,而是看重中國投資環境的綜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