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創業板週年之癢:公司高管紛紛辭職 機構火速離場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1日 1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一邊是數十萬的年薪,一邊是動輒上千萬甚至上億的股權回報,你會選擇什麼?

  面臨創業板在一週年之際即將到來的解禁洪峰,上述問題擺在了諸多上市公司企業高管們的面前。為了套取比他們年薪高出數百倍甚至更高的股權紅利,他們會不會因此而掀起辭職潮?

  面對此景,股民們也開始擔心,手中持有的創業板股票究竟還有沒有投資價值?

  高管為何上演“辭職潮”

  據萬得資訊統計,今年11月1日,第一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公司,除寶德股份發行前所有股東3年限售外,其他27家公司都將迎來一批原始股的解禁上市。這27家創業板公司當日解禁股數接近11.96億股,而目前它們總的流通股本只有10.3億股。以9月14日的收盤價計算,屆時解禁市值將超過300億元。

  與此同時,創業板公司的一些高管們正忙著辭職。

  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統計,從2009年10月23日創業板開板之後的3個月開始至今,持股高管辭職人數有28名,涉及28家公司。其中包括,董事、副總裁、副總經理15名,監事、財務總監10名,董秘3名。截至9月14日收盤價計算,28名高管總持股市值達到16億元。

  其中,持股市值最高的辭職高管是碧水源副總經理梁輝,其持有碧水源841.5萬股,按照9月14日95.60元的收盤價計算,持股總市值達到8.04億元。

  記者通過查閱公司中報得知,同花順是創業板公司高管辭職第一家,該公司去年12月25日掛牌,今年1月18日,該公司董秘方超和監事易曉梅就雙雙辭職,距公司上市僅15個交易日。

  據悉,銀江股份和華測檢測也成為第一批高管辭職的公司,在今年1月底,相繼有獨立董事和副總經理辭職。2月份,又有華力創通、朗科科技、大禹節水和梅泰諾幾家公司的高管辭職。隨後,每月均有創業板高管宣佈離職。

  此後,今年3月份到4月份,共有12家公司的高管提出了辭呈。甚至出現了1公司高管集中辭職的現象。3月10日,網宿科技便公告稱公司董事、總經理和獨董辭職,3月25日和3月30日,前後相隔僅5天,硅寶科技便相繼公告監事和財務負責人辭職。

  據報道,高管辭職的原因千奇百怪,大多是因為“個人原因”,包括“夫妻兩地分居”、“身體健康堪憂”等等。

  為什麼會選擇如此時間點辭職呢?

  在業內人士看來,辭職的高管們,頗有繞開監管層對上市公司高管套現的規定,達到提前兌現鉅額財富的目的之嫌。

  根據《公司法》第142條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25%;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內不得轉讓。上述人員離職後半年內,不得轉讓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同時,深交所規定,上市公司高管每年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能超過自身持有數量的25%;在高管申報離任6個月後的12個月內,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得超過自身持有該股份總量的50%;12個月期滿後,將全部解鎖。

  也就是説,作為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高管,如果想要賣出所持股票的話,其所在的公司必須上市滿1年,才可以賣出,而且每年不能超過25%;如果辭職的話,半年後就可以賣掉50%,一年半以後可全部賣出。

  進一步説,高管想要賣掉更多股票的話,最好的選擇就是上市半年後就辭職,當辭職期滿半年時,公司也上市滿一年了。

  一位證券分析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高管們辭職套現將給本就處在脆弱期的創業板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此舉也印證了此前市場出現的創業板公司高管不看好自己公司發展的傳聞。”

  上述分析人士認為,這批解禁股份中多是創投機構集中持股,由於這些進場股東持股成本低廉,加之創業板的高估值,誘發原始股東的獲利了結衝動,因此,創業板或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機構因何離場?

  “先知先覺”的不僅僅是那些想套現的高管們,還有一向精明的機構。

  瑞銀證券董事總經理高挺告訴《中國經濟週刊》,目前創業板的市盈率已經超過60倍,未來一段時間,小盤股面臨大面積的解禁,必定會有比較大面積的回調。

  或許是看到了創業板未來數月必將大跌的現狀,原先重倉的機構已經紛紛離場。2009年第四季報顯示,26家基金公司旗下有68隻基金産品重倉持有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其中分別有13隻基金重倉華誼兄弟,8隻重倉神州泰嶽、吉峰農機,機器人、紅日藥業和樂普醫療等也分別被多只基金重倉持有。而至今年一季度,重倉第一批創業板的基金銳減至17隻,持股基金産品數量銳減75%。到了今年第二季度末,僅有8家基金公司旗下的14隻基金産品重倉持股上述28家創業板公司。

  據萬得資訊數據顯示,從今年7月初至9月2日的兩個月內,創業板首批28家企業股票交易累計凈流出47.5億元。

  對此,多家基金公司的受訪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在創業板不成熟的條件下,創業板公司經營業績又不好,再加上未來原始股解禁期一到,其股價下行的壓力會更重,綜合這些條件,很多基金會提前退出。

  與基金公司相比,一些私募基金也開始陸續退出創業板公司的流動股東名單中。一家在北京的私募基金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週刊》,據他了解,大多數私募基金在1個月前就已經開始陸續撤出。“誰都不願意賠錢,況且聽説創業板的退市機制很快就會出臺,到那時再撤就晚了,趁著現在制度等各方面都不完善,只能賺一點就撤。”

  退市機制何時出臺?

  上述私募基金負責人稱,除去解禁潮可以獲利的因素之外,創業板退市機制的遲遲不出也反向引發了高管辭職和企業股價下跌。

  該人士稱,要是等到退市機制出臺,大多數經營不善的創業板公司股價必將遭到重創且有退市的風險,那時的股票就很難像現在一樣值錢了。

  財經評論人士葉檀撰文表示,中國證券市場只進不出、消化不良,沒有退市機制的結果是殼資源炒上了天,全體投資者染上賭徒色彩,以購買ST股為榮、以狂炒新股為榮。

  在很多人看來,缺少了退市機制的創業板背後已經形成超募高佣金、風投加審批等一系列利益鏈條。

  “創業板只有實現有進有出,讓經營不善和不符合要求的公司退出,讓新鮮血液進來,才能保持市場的活力,也讓更多中小企業能夠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宵表示。

  但退市機制何時才能出臺呢?

  此前,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在公開場合表示,下半年很難推出創業板退市機制,現在沒有具體時間表。

  退市機制為何一拖再拖?有專家曾指出現在上市公司通常的退市標準有盈利情況不達標,股價交易不活躍,違背重大信息披露制度3類情況。但目前來看,由於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大多數的初衷就是為了“圈錢”,其企業盈利狀況波動過大,很難用一個量化的指標來約束,再加上和一些機構的聯手炒作,股價更是沒法去檢驗一家企業的基本面。

  深交所相關人士也表示,創業板啟動時間太短,並不能明確看出哪一類或者哪一個公司要被淘汰,目前退市還沒有明確標準,但業績不是唯一考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