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監管層連發風控信號 銀行股“不破不立”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0日 09: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9月9日,上海某證券交易所,股民關注股市

  銀行股三連陰

  9月9日,受銀監會擬議銀行撥備新規消息影響,滬深兩市銀行股全線飄綠,板塊均跌幅1.6%,多數銀行股甚至走出三連陰。

  對於市場的恐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601988)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2.5%監管指標對銀行的利潤預期會有一定的影響。

  據中金公司統計,截至六月末,商業銀行整體和上市銀行整體的撥備/總貸款為2.42%和2.33%,總體來説,距離2.5%的要求並不遠。國泰君安8日公佈的一份研報則顯示,對於近日銀行撥備新規傳聞,若銀行降低不良貸款核銷力度,2012年底達標,則上市銀行凈利潤所受影響為負5.5%,2010年凈利潤增速下降至19.27%。

  撥備新規對銀行預期利潤存在不確定性影響,勢必會引起資本市場短期的波動。但市場人士認為,從長遠來看,撥備新規的出臺將有利於上市銀行股的走穩。

  中信銀行(601998)總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助理隋立波稱,從長期來看,撥備新規對上市銀行股是一種積極的影響,因為有助於幫助商業銀行更加健康的發展,但短期可能會有一定影響。

  郭田勇認為,當前我國銀行業存在系統性的風險,銀監會擬議的撥備新規旨在提高一些商業銀行放貸門檻,對於商業銀行防範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動態撥備”課題

  近日,本報記者獲悉銀監會相關部門完成了一份名為《動態撥備及其在中國銀行業的實施研究》的報告,認為“銀行信貸增長與貸款不良率具有極高的相關性,而實施動態撥備可以減少銀行系統內在的親週期性,增強銀行系統的穩定”。

  報告認為,中國貸款增長的特點決定了在經濟上行期間貸款過度增長可能會潛藏較大風險,這種風險可能會在經濟下行期間釋放。中國亟須建立科學的動態撥備模型以提高貸款撥備計提的逆週期性。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銀監會日前著手研究的動態撥備這一課題,與銀監會擬議銀行信貸新規一脈相承。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伍永剛認為,兩者都涉及到制定銀行撥備監管的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待動態撥備制度完善後,需要與撥備新規中提到的2.5%這一指標密切協調起來。

  隋立波則認為,動態撥備是在經濟效益高的時候提高撥備,而在經濟效益不好的時候釋放撥備,但如何判斷經濟環境的順逆週期,並不好把握。尤其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要更多地考慮到撥備對市場和貸款發放的影響,進而對整個宏觀經濟的不利影響。

  旨在加強風控能力

  事實上,銀監會撥備新規和商議中的動態撥備制度,都是銀監會加強商業銀行未來風險控制能力的“未雨綢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銀監會一直在提高撥備標準,撥備覆蓋率的監管底線已由兩年前的100%一步步上調至150%。特別是今年以來,銀監會更是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力度。

  不久前,銀監會針對房價下跌20%、30%、甚至在下跌50%極端情況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承受能力進行壓力測試。隨後,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下發了《關於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相關事項的通知》。

  伍永剛表示,今年以來,銀監會出臺的一系列監管措施政策,旨在提高銀行在經濟下行的風險抵禦能力。“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銀監會是非常重視風險的,從地方融資平臺和房貸壓力測試,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已經很高,在這個基礎上,需要找到一個新的理由——提高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