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劉明康警示銀行系統性風險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9日 07: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銀監會網站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銀監會組織黨委中心組(擴大)學習

  劉明康就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及中國對策作專題輔導

  近日,銀監會組織黨委中心組(擴大)學習,通報危機後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最新進展情況,分析新形勢下我國銀行業風險管理面臨的新挑戰,要求從長計議,研究我國銀行業應對之策,提出建立以資本和風險管理為核心的長效機制,構建有中國特色的銀行業風險監管框架。銀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劉明康作了專題輔導報告。

  劉明康指出,這場源於美國次貸危機、波及全球、至今余威尚存的全球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發達經濟體的主要金融機構在業務模式、發展戰略方面存在的根本性缺陷,以及金融監管方面存在的漏洞,必須進行全方位的金融監管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危機暴露出的缺陷。危機以來,全球共同攜手力圖重新構建金融監管框架,國際金融監管治理架構發生的重大變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推動商業銀行回歸傳統業務,提升銀行體系穩定性。中國銀行業對危機後行業重大格局變化要有清醒的認識,積極跟蹤國際監管改革的新趨勢,全面評估銀行業監管規則的改變對自身經營管理的衝擊,並加強輔導和引導,主動應對。

  劉明康強調,自2003年銀監會成立以來,我國銀行業監管理念、方法、手段不斷改進,監管方式轉變為科學審慎監管,從合規監管為主發展到風險為本、合規監管並重的科學體系,監管有效性不斷提高。通過改革和完善資本監管制度顯著提升了我國銀行體系的穩健性,也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支持經濟復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方面還有很多薄弱環節,目前金融系統的改革和效率有待深入和提升,金融服務均等化需要加強;銀行系統性的風險暴露隱患不容忽視,粗放式信貸管理模式亟待改變;流動性風險管理較為薄弱,壓力測試的基礎建設、資源保障、技術手段、結果應用等方面都還有待改進。此次全球金融危機表明,現代銀行業經營發展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顯著改變,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現行的監管模式已經難以應對現代金融發展帶來的全新挑戰。

  劉明康提出,我國銀行業穩健發展至關重要,資本管理和風險管理承擔更大職責,中國的國情決定銀行業還是我國企業最為有效的制衡。為實現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雙重目標,中國銀行業必須建立以資本和風險管理為核心的長效機制,構建有中國特色的銀行業風險監管框架。要從長計議,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環境變化,積極借鑒國際金融監管改革成果,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採取必要和科學的措施,顯著提升銀行業安全性、穩健度和競爭力,使我國發生金融危機的概率更低,抵禦外部風險衝擊的能力更強,經濟和金融之間的良性循環更好。劉明康要求銀行業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齊心協力,共同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指導要求,努力創造符合新時期金融形勢與未來發展需要的銀行監管體系,以此來實現我國銀行業的長治久安。

  銀監會黨委委員參加了學習,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長、行長、監事長以及分管風險副行長,國有重點銀行業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以及銀監會機關各部門、各銀監局負責同志列席了本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