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中國鋁業擊敗五礦 有望入主北京礦冶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8日 10: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9月7日,一位接近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下稱北京礦冶)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北京礦冶有望被中國鋁業公司(下稱中鋁)重組。

  由於中鋁與北京礦冶的業務吻合度最高,國資委有意將北京礦冶納入中鋁旗下。

  中鋁副總經理呂友清未對本報記者明確表示中鋁將重組北京礦冶。呂友清表示,中鋁一直在尋找資産優良的重組對象,而北京礦冶科研實力突出,二者原來就是“一家人”。

  上述消息人士對記者稱,北京礦冶被重組已成定局,在所有潛在重組方中,國資委目前最中意中鋁。“今年年底前要搞定重組,估計國資委改變主意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礦冶是我國以礦冶科學與工程技術為主的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研究與設計機構。先後隸屬於重工業部、冶金工業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1999年轉制為中央直屬的大型科技企業,現隸屬於國資委,旗下有上市公司北礦磁材(600980.SH)和當升科技(300073.SZ)。

  中鋁擊退五礦

  在今年3月份“兩會”期間,五礦集團總裁周中樞透露,五礦正在與北京礦冶洽談重組。

  5月份,北京礦冶一位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除了五礦,中鋁也希望重組北京礦冶。

  “中鋁過來是自然的事情,我們本來就是一家分出來的。”上述北京礦冶內部人士説。

  呂友清也對本報記者表示,中鋁與北京礦冶原本都隸屬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雖然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于1998年解散,但雙方業務關係一直密切,“仍然是一家人”。

  據本報記者了解,北京礦冶在有色金屬領域具有雄厚研發實力,中鋁的很多礦冶科研項目和工程設計項目交由北京礦冶完成。

  然而,近幾年,中鋁在國內有色業的資深地位遭到後起之秀五礦集團的挑戰。五礦集團成立之初,承擔鋼材、有色金屬、電工電訊器材等商品的進出口業務,隨著業務多元化,金屬及礦産品的開發、生産、貿易成為五礦集團的主業之一。

  今年年初,五礦集團被國資委指定為長沙礦冶研究院的重組方,而據本報記者了解,中鋁也曾有重組長沙礦冶研究院的意願。

  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國資委考慮到五礦在整合長沙礦冶研究院上比中鋁更具優勢,中鋁因此出局。

  上述消息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五礦已確定退出重組北京礦冶。

  7月23日,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間隙,周中樞沒有對本報記者確認五礦是否還在洽談重組北京礦冶,與“兩會”期間的表態相比,周中樞的態度顯得消極。

  除了五礦,中鋼集團、中國有色、中冶等,也對重組北京礦冶表達了較大興趣。上述北京礦冶內部人士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北京礦冶作為國內十大科研院,實力遠在長沙礦冶研究院之上,加上央企重組的方式為無償劃撥,“業內幾乎所有央企都表達過重組意願”。

  上述接近北京礦冶的人士表示,考慮到中鋁在整合北京礦冶方面最具優勢,國資委已認可中鋁重組北京礦冶。

  北京礦冶是“香餑餑”

  按照國資委央企重組思路,被其他央企重組的企業一般“實力弱小、業績較差”。北京礦冶雖然規模相對小,卻是大夥兒都搶著要的香餑餑。

  上述消息人士不久前曾往北京礦冶調研,該人士表示,北京礦冶“是隱藏在同行業當中的強者”。

  呂友清也對本報記者表示,作為科研院所,不能將北京礦冶與中鋁這樣的産業集團比規模,業內的很多公司依賴北京礦冶的工程與技術,如果中鋁重組北京礦冶,不能稱作“強者吞併弱者”,而是“強強聯合”。

  北京礦冶官方資料顯示,北京礦冶在有色金屬採礦、選礦、冶煉和金屬粉末材料等研究領域代表國家水平,在國內外同行中有較大影響力,工程設計具有甲級資質。

  目前,北京礦冶擁有10個研究設計所,一個工程公司,三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一個國家重有色金屬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北京礦冶還是北礦磁材的控股股東,總市值約17.73億元,被市場稱為“純正的迷你型央企”。此外,北京礦冶控股的當升科技已于2010年4月在創業板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礦冶還是剛成立不久的“央企電動車産業聯盟”成員企業。據記者了解,北京礦冶被國資委選入“央企電動車産業聯盟”的原因是,北京礦冶的鋰電正極材料具有國內領先技術優勢,成為國際最大六家鋰電池生産商中五家的供應商。

  另外,北京礦冶磁性材料(包括磁器件)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30%,鎢電極産品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30%。

  這意味著,中鋁一旦重組北京礦冶,不僅研發和工程設計實力大增,而且將獲得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機會。

  科研院所重組思路敲定

  上述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儘管國資委還未正式敲定由中鋁來重組北京礦冶,但北京礦冶納入産業集團的重組思路,已成定局。

  目前,國資委“央企至少留100家”的任務大限將至。其中,科研院所重組,是央企重組的一大任務。

  科研院所又稱科技型央企,主要由一些國家部委隸屬的科研院所改制而來,經歷了幾輪央企重組,目前還剩下10家左右規模較大的科技型央企。

  致力於科研院所改制研究的天強顧問管理公司總經理祝波善認為,科研院所花錢的地方少,現金儲蓄比較豐富,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科研院所均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這正是各大央企集團爭搶科研院所的主要原因。

  目前,科研院所重組的思路有兩個,一是將科研院所納入所對應的産業集團,二是科研院所之間聯合。

  一位國資系統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國資委對科研院所的重組思路已經敲定,那就是上述兩種思路的第一種。“大多數科研院所報上來的重組方案是納入産業集團”。

  而科研院所與産業集團的重組效果良好,是這一重組模式備受推崇的重要原因。

  但也有少數科研院所排斥納入産業集團,以鋼研集團為例,據本報記者了解,寶鋼和鞍鋼幾年前就有意並購鋼研集團,但鋼研集團一直不願意“被重組”,理由是,鋼研集團是為整個鋼鐵業服務的,不能納入單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