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1日 09: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呂天玲 實習生 周祖燕 鄢杜賀
近日,一份叫停“玉米制油”的報道引起廣泛關注。有報道稱,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近日上書國家發改委,呼籲應該立即叫停國內的玉米制乙醇汽油項目。
據了解,中商石油委之所以提交上述建言,是因為“汽油與百姓爭糧”,導致國內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現玉米凈進口狀況,並推動了玉米價格的上漲。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介紹,該上書得到了國務院領導的重視和批示,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之中。
這份建言要求發改委通過行政手段來禁止玉米制油,有專業人士提出質疑,玉米制乙醇汽油的産量相對於國內的汽油需求來説微不足道,在玉米價格不斷升高的背景下,這種制油手段會通過市場調節,根本不需要行政手段干預。
價格補貼下玉米制油項目擴産
趙友山説,今年以來,中商石油委經過市場調研,發現部分乙醇加工廠為了享受國家每噸1880元的補貼以及免稅政策,使用糧食加工車用乙醇汽油,將新上市的玉米搶購一空。
“由此帶來了養殖業所需要的飼料嚴重短缺,價格大幅度上漲,市場上農副産品供應也面臨短缺,給國家的農副産品安全帶來了嚴重的隱患。”趙友山告訴記者。
據了解,2008年全球糧食大漲之時,國內大豆、玉米等農産品價格快速飛漲,國家果斷採取了措施停止一切玉米制乙醇汽油項目上馬。然而,隨著2009年糧食豐收,糧食價格上漲壓力逐漸消退,玉米制乙醇汽油項目又紛紛擴大産量。
趙友山介紹,中商石油委調查發現,在國家高額補貼的誘惑下,黑龍江等地部分酒精廠目前又開始使用玉米生産車用乙醇汽油,並大量搶購玉米。由於養殖業沒有國家補貼政策,因此無法承受高漲的飼料玉米價格,進而造成市場上的農副産品供應面臨短缺,價格上漲。
玉米制油推高糧價
中商石油委方面稱,該機構今年在市場調研中發現,國內部分乙醇加工廠為了享受每噸1880元的國家補貼及免稅政策,使用玉米加工車用乙醇汽油,將新上市的玉米搶購一空,使得養殖業所需要的飼料玉米嚴重短缺,且價格大幅度上漲。
根據中商石油委的調研,我國目前仍有1000萬噸乙醇汽油製造産能,按每3噸玉米制1噸乙醇汽油的行業生産水平計算,每年需要3000萬噸的玉米原料。
受旱災及洪澇災害影響,今年糧食價格一路高歌,專家預測,7月份CPI將達到3.3%—3.5%,通脹壓力顯現。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告訴記者:“高油價催生了糧食乙醇來替代油的行為,原本相對偏緊的糧食供求關係被打破,糧食價格上漲,隨之帶動新一輪漲價。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傑分析,玉米價格上漲後,下游的玉米飼料價格必然也會跟著上漲,飼料價格上漲又波及到養殖業,導致市場上雞肉、雞蛋等産品價格上漲,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
韓曉平説,乙醇汽油本身是為了消化陳化糧,這個項目的前提是不影響人和動物的糧食,除了玉米,番薯、秸稈都可以做。
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高油價和政府補貼是玉米制乙醇汽油的根本原因,雖然後來政府撤消了補貼,但是居高不下的油價依然能夠吸引企業擴大生産。
用行政手段能否遏制?
趙友山稱,中商石油委已將這一情況反映給國家發改委,呼籲政府叫停玉米制乙醇汽油項目,並建議把相關補貼傾斜到使用木薯、麥秸等原料加工乙醇的項目中去,既可促進生物汽油的技術發展,又能解決汽油與百姓爭糧食的問題。
但是,業內人士稱,用行政手段禁止玉米制乙醇汽油,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應該從企業利益的角度,讓市場自己調節。
玉米製造乙醇汽油是在2004年前後國家糧食富裕、價格過低、農民增收難情況下,政府鼓勵一些企業上馬項目,消化過剩玉米的。
業內人士認為,不應該通過行政手段強行叫停。有專家建議,政府可以通過採取行政手段緊急叫停新上項目的同時,對於已經在建和在生産的項目,儘量通過市場化手段進行調控“叫停”。
最為可行的辦法是,大幅度降低中國國內汽柴油價格,擠壓乙醇汽油利潤空間,這將使得乙醇汽油項目望之生畏,自然不敢盲目上馬;必須通過技術改造和使用相對廉價原料來大幅降低成本生産,比如:使用木薯、麥秸等原料加工乙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