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1日 08: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7月經濟數據今出爐 專家稱需警惕通脹反彈可能
國家統計局將在今日上午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7月份經濟數據。由於這是今年三季度公佈的第一個單月數據,可以説對下半年經濟形勢走向的判斷有重要參考意義。有專家預計,7月CPI同比漲幅有可能創下今年內的新高紀錄,要警惕通貨膨脹反彈産生的可能。
下半年物價或將保持溫和上漲
進入2010年,中國經濟延續了去年二季度開始的強勁反彈態勢,加之去年同季中國經濟增長率只有6.1%,一季度GDP同比增長達到了11.9%,創近兩年的單季增速新高。此外,今年以來惡劣天氣的頻繁出現,以及百姓"菜籃子"和部分農産品價格的上漲,引發了人們對通脹擔憂的增加。繼5月CPI漲幅突破3%之後,6月份CPI雖然有所回落,但是市場大多預計7月份CPI將會再創新高,同時對於下半年物價走勢仍然保持原有的估計,即CPI在7、8月份達到高點後會下行,大多數機構對全年是否能夠實現CPI漲幅控制在3%的目標持有樂觀態度。
7月,國家發改委提出擬對有捏造、散佈漲價信息,擾亂市場價格秩序等違法行為的經營者處以最高200萬元的罰款。
一些業內人士在接受各方媒體採訪時也表達對7月CPI上漲預計幾成共識的態度: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水災等因素衝擊下,CPI可能創出年內新高至3.3%。"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我們預測7月份CPI同比增幅為3.5%左右,漲幅將超過5月份的3.1%,並創出年內新高。"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宋國青:7月CPI同比可能上升3.2%至3.3%。
申銀萬國也預測7月份CPI同比上漲3.3%,再次超過3%的警戒線。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食品價格上漲是推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蔬菜和豬肉價格漲勢尤為明顯。
《金融時報》的報道指出,從市場機構和專家的預測分析中不難發現,近期"菜籃子"和部分農産品價格的上漲,很有可能成為推動7月CPI上行的重要推手。從普通百姓的感受,從國家各部委的監測數據中,人們都可以看到從7月中下旬以來,受全國大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多雨天氣影響,蔬菜價格出現普遍回升,尤其葉類蔬菜價格上漲更為明顯。豬肉價格也成為農産品中漲價的另一大主類。此外,糧食價格也是一路上揚。即使大蒜、生薑等在CPI構成所佔比重較小的小宗農産品,連續的漲價以及"貴過豬肉"的現象,也加大了人們對通脹預期的擔憂。
然而,考慮到更多的因素,市場並沒有出現對未來通脹壓力上升的擔憂。實際上,大多數機構預計未來在CPI漲幅見頂後將會逐步下行。從另一個重要物價指數PPI近期的走勢來看,似乎也在見證通脹壓力在下半年將會保持溫和態勢的預計。6月份PPI同比增速較之前7%以上的增速大幅回落。市場大多預計7月PPI還將大幅回落。從已經公佈的重要經濟先行指標---7月份PMI分項指數中購進價格指數的持續回落似乎也在預示這一點。
警惕通貨膨脹反彈的可能
但就在市場預計下半年物價將保持溫和上漲的同時,也要對物價上漲的可能性保持警惕。6月CPI同比增速掉頭,雖然還不足以保證未來月份會繼續向下,但也目前看通脹壓力似乎有所減輕。但也有專家提醒,要警惕通貨膨脹在下半年可能出現的反彈。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表示:"目前的物價壓力還是存在的,主要是工業品上漲比較快,進而推進消費品價格的上漲。"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張曉濤在接受《半月談》訪問時也表示:"下半年CPI增幅有可能繼續上漲,漲多少不好説。"在他看來,當前還存在著四個方面的因素可能推動物價上漲。
一、雖然我國總體糧食供給充足,但是今年中國各地多處遇到不利的氣象條件,結合國際糧食減産的情況,可能給國內外的資本炒家帶來炒作題材。
二、中國仍然面臨著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壓力,尤其是石油和鐵礦石兩種主要生産資料的價格還可能上漲。
三、中國勞動力成本可能上升,未來國內工人工資上漲的速度可能加快。
四、從貨幣的角度來説,去年發行的大量貨幣導致流動性大大超出實體經濟需求。這些超額貨幣有可能對某些商品的價格進行哄抬。
對此話題,國家發改委在近召開的全國價格綜合工作會議上指出,當前我國價格運行基本穩定,下半年有利於物價穩定的因素較多,實現全年價格總水平漲幅3%預期調控目標的基礎進一步鞏固。
會議強調,各地要高度重視在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情況下,可能發生的部分地區、個別産品、敏感時段的價格異常波動;高度重視近期全國多個地區出現嚴重洪澇災害對生活必需品供應和價格的影響,合理把握價格改革的時機和力度,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有利的價格環境。
會議透露,要通過價格調節基金扶持蔬菜等農副産品和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平抑市場價格異常波動,並規範價格調節基金的徵收、使用和管理。
會議要求,一旦發生價格異常波動,要針對引發價格異常波動的原因、波動幅度和影響後果,迅速採取輿論引導、扶持生産、促進流通、儲備吞吐、提醒告誡、監督檢查以及必要的價格干預措施等手段,將價格異常波動控制在萌芽狀態。
市場分析稱或壓制大盤反彈
對於今日即將公佈的數據,股市市場的反應可以説在主要層面體現了各方所持態度。由於7月大盤上攻的根本動力是經濟增速放緩後對政策面放鬆的樂觀預期,因此7月經濟數據是否會驗證這一判斷便成了左右大盤的重要依據。
《國際金融報》採訪的幾位市場師時,他們對7月CPI創出年內新高幾乎已達成共識,因此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壓制大盤反彈。
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穆啟國認為,"從微觀看,通脹壓力並未消除,政策未到放鬆時。雖然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預期第三季度下調存準率,但這取決於CPI 是否如期回落。目前,市場預期7月份通脹將高於6 月份,而近期大宗商品及農産品價格的快速上漲,也為未來價格回落增加了不確定性。"
長江證券分析師鄧二勇指出,8月1日公佈的7月份PMI數據其實已經預示了實體經濟內在的需求略顯疲態。7月份PM綜合指數較上個月繼續下跌為51.2;生産指數由55.8下降到52.7。雖然這兩個指標仍然保持在50以上的擴張區間,但擴張動能已經日益趨弱。産成品庫存指數出現下降,並向下突破了50的分界線,這顯示去庫存的行為在7月份已經展開。
對於市場關注點,有市場人士預計,受到"7月CPI或達全年頂峰,同比增幅或將再超3%警戒線,達到3.5%左右"這一預期影響,近日抗通脹概念股持續活躍,農業類、消費類股票成了大盤的"穩定器"。
儘管短期內政策放鬆還不具備條件,但並不代表A股接下來就沒有表現的機會。業內人士認為,7月份市場的普漲除了出於對政策面的放鬆預期外,還是對前期過度悲觀預期的修正,也就是"估值修復"。因此,隨著7月份各個行業的普漲,不少行業的估值已經由先前的過低修復到了較為合理的水平。目前的投資需要從估值修復向盈利增長轉變。
"目前利好因素有所淡化,風險因素有所提升。"國金證券分析師指出,"隨著股價的上揚,推動市場前期‘估值修復‘的利好將逐漸轉化為中性因素。同時,近期市場運行也出現一些風險點,比如經濟仍在繼續高位下滑、物價結構性上升、限售股尤其是高估值的創業板解禁潮等。"(中新網 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