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聚焦三農]危中求機的楊樹産業(2010.8.9)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9日 23: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聚焦三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進入[聚焦三農]>>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聚焦三農》, 説到楊樹,也許一些人就會想到著名作家茅盾的《白楊禮讚》以及歌曲《小白楊》,楊樹雖然在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但是它做為一個農民增收的産業還是近三十年的事情, 楊樹産業曾經為我國解決木材短缺立下汗馬功勞,然而目前楊樹在我國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它的高速發展隱藏著危機。

    他叫郭守業,今年66歲,是江蘇省泗陽縣大興村人,是大興村的老支部書記。

    記者:這就是原先那家,在這兒呆了多少年?住了多少年?
    郭守業:這個住了20多年了。

    郭守業告訴記者,大興村的很多村民都跟他一樣,在縣城買了房,他們都是通過楊樹産業發的家,然而,説起楊樹産業在大興村的發展卻是被逼出來的。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從意大利引進的楊樹品種在泗陽縣大面積推廣,到了砍伐期人們卻發現,楊樹木材不能用。

    郭守業: 木質它是鬆軟性的,不是很硬的,它不能打傢具,蓋房子(做)檁條,時間一長就打彎。

    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樹不好用,這可急壞了老郭,他走訪了很多專家,

    郭守業:國家林業部又來給我們指導,最後這種木材正好就是搞成膠合板,到佳木斯學習以後,就是回來找市場。

    由於當時市場上幾乎沒有此類産品,所以大興村木板廠的産品一投入市場就供不應求,效益非常好,當地村民也通過這項産業實現了增收致富。

    郭守業:逐步逐步,由少數一部分最後變成全村全部搞木材加工,就發展起來了。

    20多年來,泗陽生産楊木近千萬立方米,加工銷售各類木製品500多萬立方米,楊樹已經成為了泗陽農民增收的綠色銀行。

    江蘇省泗陽縣縣委書記  趙深:我們全縣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是6050塊錢,其中楊樹産業這條鏈條上增加農民的收入超過500塊。

    也正因為如此,木材加工企業才像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到現在已經有了1000多家,帶動了周圍好幾個鄉鎮。但是,郭守業為加工廠的發展速度如此之快很是擔憂。

    記者雷建功:這裡是江蘇省泗陽縣的大興村,大興村共有村民5800多人,但是有楊樹的加工企業800多家,可以説家家戶戶都在從事著與楊樹相關的産業,是個遠近聞名的楊樹産業專業村。

    在泗陽縣大興村的村裏村外,記者看到,到處都是與楊樹相關的木材加工企業。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一些企業正在為原材料漲價而苦惱。

    記者:這段時間好幹不好幹啊?
    木材加工廠負責人:這兩年不好幹。
    記者:怎麼不好幹啊?
    木材加工廠負責人:不賺錢。現在木材少木材緊張,木材供應不上。

    隨著調查的深入,記者了解到木材供應緊張,價格上漲還只是企業困境的一個方面,由於熟練工人少,工人工資也跟著上漲了。

    記者:你這個工種多少錢?
    工人:我這個是80塊錢一天。
    記者:是不是比以前漲了?
    工人:漲了。
    記者:以前呢?
    工人:以前是60元一天。

    老大爺:不愁沒有活幹,有活幹,我都68歲了。
    記者:鏟樹皮一天掙多少錢?
    老大爺:能弄30塊錢。 以前2毛2分,現在2毛5分一根木頭。

    木材加工廠負責人: 我們去年秋天同樣的産量,工人工資多了八九萬塊錢。

    木材收購價上漲,工人工資增加,一些加工廠為了能夠經營下去,把貨賒給下游的成品企業,這樣加劇了它們的資金緊張狀況,使得經營更加艱難。

    木材經營者:我們現在外邊賒賬大概都有五十多萬了。

    江蘇省泗陽縣是我國最早種植意大利速生楊的縣份,也是我國最早的楊樹木材加工基地,目前,泗陽縣楊樹年生長量100萬立方米,泗陽縣人工楊樹種植面積,木材蓄積量等指標都位居全國前列,那麼像泗陽縣目前存在的這些情況,全國又是怎麼樣的?

    安豐傑是國家林業局速豐林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研究楊樹已經三十多年了,按照他們2009年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請查的結果顯示,楊樹人工林總蓄積量已經達到了3.4億立方米。

    國家林業局速豐林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安豐傑:楊木現在成為我國最大的,也是首位的人工林,在農民脫貧致富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