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9日 0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余人月
隨著審計署發佈三大航2008年度的財務收支審計公告,揭出航線尋租黑洞,有關民航系統內的腐敗問題隨即浮出水面,引起社會矚目。最新的消息是,南航又有兩名管理人員被帶走調查,民航空管局也有一名負責航線時刻審批的處長被調查。(6月28日《第一財經日報》)
有權力可尋租的地方就有可能發生腐敗,各行各業概莫能外。對腐敗者而言,再清水的衙門也是蝦有蝦路、蟹有蟹路,無孔不入。民航系統發生腐敗並不奇怪,卻比其他行業的腐敗更令人揪心,這是因為民航業與食品、藥品行業一樣,屬人命關天的領域,不能不讓人為之警惕。
眾所週知,有行業監管的腐敗,就會有企業的出位與産品的出格,導致偽劣商品與服務的出籠甚至氾濫。比如,早前的藥品行業亂象與乳品行業的三聚氰胺問題,讓公眾健康深受其害,追根溯源,與監管的混亂密不可分,藥監局鄭筱萸腐敗案揭出的藥品審批黑幕更是觸目驚心。所以,雖然這場民航業官場“地震”並不觸及乘客,卻也讓人憂心。
就民航業本身來説,空難的發生與管理的混亂總是呈現一定的相關性。天氣等意外因素固然難以避免,管理的人禍隱患更令人痛心。2009年的也門空難,2007年的印尼空難,以及2005年的尼日利亞空難中,都有報道稱空難與航空公司或民航業困局有關。比如,由於規模小,資金少,尼日利亞航空公司普遍減少飛機維護和飛行員培訓費用;機場設施設備不足、過時或缺失且管理混亂;民航員工普遍擔心職業發展問題,不能有效監管民航業的發展。
國內2004年11月的包頭空難發生後,有業內人士指出,航空管理跟不上需要等三個“跟不上”,給事故和隱患留下了大門。《新中國民航飛行安全回顧與思考》一書分析指出:每當宏觀失控、比例失調,造成飛行工作超負荷,飛行安全的形勢就比較嚴峻。近年來,東星航空破産案、飛行員跳槽糾紛等引出的民航業亂象不無隱憂。航空業的不公平競爭,航空公司所面臨的風險,都會給從業人員産生影響,最終波及航空安全與乘客的利益。
這次航線尋租腐敗,暴露出的管理體制問題同樣不容忽視。航班資源分配權更加集中,不利於監管,灰色交易的結果是,市場營銷與服務做得再好也沒用,有實力的公司可能會被吃透潛規則者淘汰出局,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因航線尋租,最終勝出的航空公司,也要平白多出幾百萬到幾千萬元的“交易”成本,一些大型的民航公司每家每年用於航線交易的費用至少達數億元。這些成本最終要通過經營來消化,為保證利潤,要麼擠壓維修費用或人力成本,要麼在其他方面補回來,實際上都會間接削減安全系數,增加飛行風險。
民航腐敗的危害顯而易見,對這個特殊的行業,預防腐敗顯得尤其重要。由於民航領域專業性強,外部監管很難到位,如何通過體制改革,形成良好的內部監管機制,已是不容回避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