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三大催化因素透露風格轉換端倪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2日 08: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記者 潘聖韜 ○編輯 朱紹勇

  從08年底開始的一輪小盤股牛市雖然堪稱精彩,但大小盤股至今未能完成風格轉換始終令部分投資者耿耿於懷。近日,本輪調整中率先探底的金融地産股初顯強勢,同時前期漲幅過大的中小盤股普遭打壓,市場風格切換從而再露端倪。

  不過,之前屢屢夭折的風格轉換目前是否真的具備了必要的條件?幾大可能的催化劑能否成為最終促成轉換的決定因素?輕下結論為時過早,我們不妨結合機構觀點、市場真實資金流向等方面,對幾大催化因素進行較為全面的解讀。

  催化劑一:機構早有預期

  多數機構認為,此次銀行、地産股的絕地反擊與其前期超跌有關。事實上,作為之前率先步入調整的兩大權重板塊,銀行、地産板塊的估值一度逼近歷史低位,從而得到了越來越多機構的認可,這成為其最近強勢反彈的最大動力。而對此,一些機構之前便有預期。

  申萬分析師袁宜早在3月底的春季策略中就預計,二季度末市場風格將逐步轉向藍籌股,其中一道“催化劑”便是,隨著大小盤股的相對估值逼近歷史底部,投資者可能從前期的關注政策轉向關注業績和估值。

  無獨有偶,長江證券在本月初發佈的報告中指出,相對估值大多數行業處於絕對高估使得市場二次下跌將成為必然,不過在即將到來的衰退期,從估值和風險偏好都表明大盤股的相對溢價將要來臨,本輪反彈的結束點就是大盤股溢價起點。

  由此看來,權重股此番崛起在預期之內,中小盤股的集體落幕也非多大意外,但市場期待中的類似07年的風格轉換真的能夠如期上演嗎?機構對此並不樂觀。

  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余曉宜認為,由於當前的市場仍未對經濟基本面將走一個滯漲到衰退的小週期進行完全反映,所以接下來一段時間市場難有大機會,階段性機會可能還是與政策紅利相關,比如匯率改革、地産調控政策鬆動、收入分配政策調整等。

  事實上,在多數研究機構看來,目前市場表現出來的風格轉化趨勢很大程度上呈現出了被動轉化的特徵,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風格切換。國聯證券策略組指出,最近生物、低碳、傳媒、新能源等成長、概念性板塊均下跌,藍籌表現略好于市場整體,市場風格有被動轉換的跡象。成長股過高的估值水平在流動性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引發了市場一定程度的擔憂,而農行的事件性因素也對資金流向産生了影響。因此,風格被動轉換恰恰在説明市場流動性支撐脆弱,無論藍籌還是市場整體,都不存在較大級別反彈的可能性。

  長江證券發佈的中期策略也認為,市場在小週期衰退的初期,將經歷PE下降到EPS下降的過程,市場將實現低估值與高估值(大小盤)之間的相對收益的轉化(高估值的小盤下跌的多),同時市場將在這種風格轉化中實現市場的最後下跌。

  催化劑二:資金回流大盤股

  從今年4月中旬開始的這輪調整中,金融、地産一度成為主力拋棄的主要對象,不過在最近幾日的反彈中,上述兩大板塊資金均呈持續回流狀態。

  大智慧超贏數據顯示,昨日兩市大資金合計凈流入近48億元,其中銀行地産資金凈流入雙雙超過11億元,成為行業板塊的吸金大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周市場連續縮量調整的兩個交易日中,上述兩大板塊仍然得到了多頭資金的關照。

  數據顯示,雖然上周大盤資金累計凈流出73.1億元,但銀行、地産成為期間資金凈流入的兩大板塊,凈流入資金分別為4.88億元和3.1億元。具體個股如招商銀行凈流入達1.22億元,南京銀行、工商銀行、深發展A、浦發銀行等資金凈流入均超過6000萬元。而二三線地産股節後兩天走勢明顯緊跟中小市值銀行股異動,期間表現活躍的中天城投、世茂股份、中南建設、渝開發等資金分別凈流入0.96億元、0.34億元及0.30億元,而金地集團、保利地産、招商地産等地産龍頭主力兩天凈買入均在5000萬元以上。

  另一方面,前期漲幅較大中小盤股尤其是前期抗跌品種成為主力最近拋售的主要目標。數據顯示,在上周的資金凈流出排行榜中,醫藥板塊以凈流出19.2億元位居排行榜首,並且共有康美藥業等15隻個股兩天內資金凈流出超過4000萬元。昨日,雖然醫藥、智慧電網等板塊也跟隨大盤反彈,但反彈的力度明顯不強,資金依然呈現流出狀態。

  實際上,以QFII為代表的機構最近正進行著積極調倉。交易所交易公開信息顯示,在本月17日的醫藥股大跌中,QFII等機構席位成為“砸盤”主力,比如,當日跌停的海正藥業與益佰制藥,其主要賣出席位上均有知名QFII營業部現身,且單個席位的“出貨”金額都在千萬元以上。與此同時,記者從上海某知名QFII營業部了解到,目前QFII的倉位普遍在30%—40%左右,差不多到了減無可減的地步,而其目前積極佈局的主要品種就是銀行股。

  由此不難看出,主力資金從中小盤股轉向大盤股的跡象近期非常明顯。業內人士指出,大盤股有真實的資金流入是促成風格轉換的必要條件;不過就目前而言,能否最終完成轉換還依賴於做多資金的持續性。

  催化劑三:推進匯改再施刺激

  昨日市場在央行繼續推進匯改消息的刺激下出現報復性反彈,預期受益的金融、地産、航空等板塊受到資金熱烈追捧。在前期政策面持續趨緊的背景下,匯改政策能否給權重股以及大盤帶來反轉的機遇呢?

  資料顯示,2005年匯改曾引發A股一輪大牛市。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此之前,A股千點大關頻頻告急,大面積的個股持續暴跌。而當匯改的消息落地後,市場雖然並沒有立即買賬,但已經露出上衝的端倪;截至2006年6月26日,上證指數收于1633.45點,階段漲幅接近60%。

  以史為鑒,市場對於此次推進匯改的積極影響也是充滿期待。東北證券分析師沈正陽認為,金融板塊目前市凈率僅2.1 倍,動態市盈率在11 倍左右;全部A 股的動態市盈率也僅16倍,整體而言A 股估值處於歷史估值低位附近,而匯改將是估值修復行情的催化劑。

  但機構對於反彈行情的高度普遍不敢有過高預期。事實上,多數研究機構認為匯改對於市場的利好作用也僅僅是促成一波反彈而已。

  “短期的風格切換是有動力和基礎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匯改形成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但這個階段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平安證券策略分析師李先明指出,中期利好必須建立在一個基礎之上,那就是人民幣有持續的升值預期。2005年人民幣升值有一個很強烈的預期,趨勢上也是在持續的升值,同時那一階段也是企業盈利高速增長的階段,從而形成一個相互強化的過程。另外還疊加了制度變革的因素:市場本身估值的低估。而現在來看,人民幣升值本身的動力要比當時低得多,經濟也沒那麼好,另外重要的一點是,現在市場不是面臨股改的溢價,而是面臨大股東的套現。也就是説,當時的利多因素現在反而成了壓力。這是本質的區別。

  “所以就看這個風格轉換怎麼定義了。如果持續時間是一到兩周,那麼有可能會形成;如果持續1-3個月甚至更長,那就很難講了。”李先明指出。

  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余曉宜則認為,匯改從中長期看確實是發展的必經之路,短期內匯改對市場的整體偏負面,主要是一旦升值會給出口造成直接負面影響,對短期經濟下滑形成負面影響。因此,真正意義上的風格轉換還缺乏必要的條件,如果説匯改因素會給市場帶來機會,那也只是傳統意義上反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