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廣網北京2月14日消息(記者 高藝寧)外貿是衡量一國經濟發展態勢的重要維度。儘管2019年全球貿易呈現疲軟態勢,中國外貿仍有亮眼表現,進出口總值突破31.5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實現“逆襲”。
多位專家認為,2019年,中國外貿發展呈現了總體平穩、穩中提質的態勢。在內有經濟轉型壓力、外迎貿易保護主義逆風,以及世界經濟下行的嚴峻形勢下,中國外貿能取得這樣一份不俗的成績單,難能可貴。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影響,中國第一季度外貿將受到一定衝擊。但憑藉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外貿規模和結構的較強抗擊力,有利於抵禦疫情造成的影響。疫情對我國外貿的衝擊將是暫時的,影響是有限的。
外貿規模穩中有進 結構不斷優化
2019年,我國貿易規模、國際市場份額雙雙邁上新臺階。數據顯示,全年進出口總額31.5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3.4%。其中,出口17.23萬億元,增長5.0%,進口14.31萬億元,增長1.6%,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2019年,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是全球第一大貨物出口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貨物進口國。”北京師範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魏浩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除貨物貿易外,我國服務貿易也實現了小幅增長。2019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54152.9億元,同比增長2.8%。在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看來,外貿逆勢而上,為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作出新貢獻,我國外貿仍然扮演著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2019年,我國外貿的突出亮點和成績是在‘高質量發展’上取得了積極成效。”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外貿所副所長竺彩華提到,值得關注的是,去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43.3%,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第一大外貿主體,體現了中國資本和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和中國經濟的活力。
“外貿新優勢正在形成,主要表現在貿易方式和商品結構進一步向好。” 竺彩華告訴記者,一方面,2019年,産業鏈更長、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貿易比重持續提高到59%,表明中國外貿所依賴的自主生産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不斷攀升;另一方面,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産品出口增勢強勁,例如集成電路、汽車整車出口分別增長了25.3%和8.2%,機電産品出口占總出口比重達58.4%。
國際市場多元化發展 “朋友圈”持續擴大
“我國內外市場結構也更趨健康。”竺彩華指出,國內市場越來越有能力消費自己生産的商品,因此對外部市場的依賴持續下降,出口占GDP的比重從2006年的35%降至2019年的不到18%。
從國際市場來看,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規模持續擴大。據魏浩介紹,去年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10.8%,佔比提高2個百分點至29.4%,我國已經成為沿線25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竺彩華認為,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助力我國拓展外貿“朋友圈”,也為開拓新市場、創造新需求奠定了基礎,我國與相關國家貿易潛力正在持續釋放。
與此同時,去年我國對歐盟、東盟、拉美、非洲進出口分別增長8%、14.1%、8%和6.8%,其中東盟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首席研究員張茉楠看來,這體現出中國正不斷推動市場的多元化,特別是貿易夥伴的多元化,這是規避貿易保護主義的積極措施,也體現了我國外貿對全球經濟增長的積極推動作用。
“進博會帶動消費品進口較快增長,也是外貿發展的亮點之一。”魏浩特別提到,去年11月5-10日第二屆進博會在上海舉行後,其貿易效應凸顯。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我國進出口額是8.59萬億元,12月份當月進出口額就達到了3.01萬億元,12月當月同比增速達到兩位數,為12.7%。其中,出口1.67萬億元,增長9%;進口1.34萬億元,增長17.7%。12月當月外貿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都創下月度歷史峰值。
政策效應顯現 發展韌勁十足
2019年,我國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營商環境更加完善。我國頒布了外商投資法,進一步縮減了全國版和自貿試驗區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持續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措施,這些都為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去年的外貿成績單可以看出,中國外貿發展仍然具有強有力的支撐。”在竺彩華看來,我國外貿發展的有利條件包括“四大紅利”和一個基本面。“四大紅利”是指減稅降費的政策紅利,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改善營商環境的制度紅利,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釋放的市場紅利,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帶來的創新紅利。“四大紅利”齊發力,成為2019年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推手。
竺彩華同時認為,2019年我國外貿取得亮眼成績,最重要的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對外貿的強力支撐。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6.1%,經濟總量逼近100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讓中國經濟發展邁上了新臺階。“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完備的工業體系和供應鏈體系,超大規模的市場容量和內需潛力,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為我國外貿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撐。正是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讓我國外貿發展韌勁十足。”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説。
外貿高質量發展的前進方向不會變
專家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的影響,中國第一季度外貿將受到一定衝擊。疫情不僅嚴重影響了企業短期的正常生産活動,且會影響全國物流、企業後期生産、企業的海外信譽等問題。但在竺彩華看來,憑藉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外貿規模和結構的較強抗擊力,有利於抵禦疫情造成的影響。隨著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企業陸續復工趕工,疫情對我國外貿的衝擊將是暫時的,影響也是有限的。
2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暫時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竺彩華認為,基於“四大紅利”和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相信中國企業和人民有智慧也有能力轉危為機,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前進方向不會變。
在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國家政府、商務部等各部委以及地方政府,都及時出臺和落實了相關政策,維護了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李俊認為,對於企業來説,在系列政策的支撐下,隨著疫情逐步緩解,生産經營逐步恢復,加之企業本身在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中所積累的能力和基礎,可有效化解或減緩疫情所帶來的衝擊。因此,企業實現2020年外貿發展目標仍然可期。
李俊同時指出,今年我國外貿雖在增長速度和規模上面臨挑戰,但可在提高貿易質量、優化市場結構和産品結構、培育自主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如大力培育數字服務、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此外,在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産品、數字服務等方面加大出口,也將可能成為2020年我國外貿發展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