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嘹亮的軍號,伴隨著人民軍隊成長壯大,傳遞著傳統的力量和勝利的榮光。
當中國改革開放的號角響徹神州,人民軍隊積極投身這場新的偉大革命。
40年來,直面時代浪潮,他們始終不改初心本色;適應世界嶄新形勢,他們跨越發展、改革重塑;著力提高打贏能力,他們練兵備戰、不辱使命,奏響了一曲昂揚奮進的強軍戰歌。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的《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十八集大型電視紀錄片12月2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20:00檔每天播出兩集,次日晚間21:18央視財經頻道重播一集。
第十五集《強軍戰歌最嘹亮》本集聚焦強軍興軍。通過陸軍某部連續兩次移防至西藏衛國戍邊、甘肅嘉峪關某合成營演習、海軍艦載航空兵部隊夜間著艦訓練、以及空軍戰機實戰化訓練、南蘇丹維和等故事,突出展現廣大官兵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不懈奮鬥的昂揚風貌。
西藏雪域高原,遊客眼中聖潔美麗的天堂,而在軍人眼中,它還是衛國戍邊之地。
根據上級指示,朱濤所在的部隊一年前來到了海拔3500米的西藏高原。兩次移防,跨越4500多公里,如今身處高原,無論訓練還是生活,條件都更加艱苦了。
時針回撥至1984年,那是改革開放的第6個年頭,在人們紛紛涌向經濟特區的時候,一聲令下,中國軍人毅然決然衝向了前線,朱濤所在的這支部隊就在其中。而在隨後的近40年時間裏,聞令而動、堅決服從成為這支部隊始終不變的準則。
第77集團軍某旅某營營長朱濤表示,從1985年以來,這支部隊已經經歷了五次改編。前輩就已經講政治、顧大局。在改革當中能夠去爭先鋒、當排頭,讓做什麼就做什麼,確確實實做到像一塊磚一樣,哪需要往哪搬,打起揹包讓去哪就去哪,能夠一脈相承地去做到這一點,應該這份傳承是最核心的東西。
正是貫通血脈的傳承,讓這支人民軍隊一路走到今天。新時代的中國軍人用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
從零起步,迎頭趕上,突破飛行技能、突破心理障礙、突破自我,“突破”這個詞無時無刻不伴隨在這些飛行員的生命中。
正在進行艦載機著艦指揮的戴明盟,作為第一代試飛員,最先經歷了破繭而出的艱難。
海軍某艦載機試驗訓練基地司令員戴明盟回憶説:“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們部隊已經非常強大了,從近海防禦走向遠海防衛,在轉型過程當中,就需要有一個核心的武器裝備來支撐我們這種轉型,航母是其中之一。就在這種條件下,我們開始實驗了。就孤零零的一條跑道,跑道兩邊是比人還高的亂石頭,如果説飛機尾鉤挂不上,那衝出去那個結果就很難想象了。”
面對許多未知的風險和挑戰,戴明盟必須要趟出一條通向成功的路。這條路,對海軍乃至中國軍隊都意義非凡。
經過無數次實驗,2012年,戴明盟駕駛殲-15艦載機成功阻攔著艦,實現了零的突破。
中國30年無戰事,但中國軍隊時刻準備戰鬥。幾千公里外的非洲,李群利和戰友們正在親歷著戰火。
2018年8月14日,中國駐南蘇丹維和步兵營的一支巡邏分隊在一連連長李群利的指揮下,向武器禁區開進。
2016年7月10日,一枚火箭彈擊中正在執行警戒封控任務的維和步戰車,兩名戰士犧牲,五名戰士受傷。
33歲的楊樹朋的兒子只有5歲;而李磊在犧牲前兩天,剛剛度過了22歲的生日,年輕到連愛情的滋味都沒有嘗過。
從1990年首次執行維和任務至今,中國軍隊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已走過28個春秋。13名中國軍人犧牲在維和一線。
中國無戰事,軍人有犧牲。即使在鴿哨係著陽光的歲月裏,犧牲奉獻也始終是軍人職業的主旋律。
從烈焰肆虐的大興安嶺火場,到阻擊非典的小湯山醫院,從冰雪阻斷的生命通道,到山崩地裂的強震中心,總有無數義無反顧的背影逆向而行,有無數雙強壯有力的臂膀撐起生命的希望。
在前線捧起壯行酒的那一刻,在進駐港澳接管防務的那一刻,在五星紅旗高揚奧運世博會場的那一刻,在處突一線挺身而出的那一刻,當中國軍艦在也門港口打出“接親人們回家”的那一刻,共和國軍人忠誠使命,守護著祖國的安寧與繁榮。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的《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十八集大型電視紀錄片12月2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20:00檔每天播出兩集,次日晚間21:18央視財經頻道重播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