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面對市場萎縮、企業效益下滑的局面,我國重型裝備製造業的領軍企業——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以改革促發展,通過瘦身健體、創新用人機制,改變國企機構臃腫、幹部“能上不能下”的頑症,大大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使企業活力再現。
“受2015年訂貨偏少及資産佔用高等因素影響,一重的利潤指標不十分理想,增長出現了下降,但企業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正加快扭轉這一局面。”中國一重股份公司董事、總裁馬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中國一重是我國重型裝備製造業的領軍企業,多年來企業以自主製造、替代進口為目標,大力推進重型裝備國産化,打破了國外裝備業巨頭在核電、冶金、石化等領域的壟斷局面,相繼研製出中國最早的萬噸級自由鍛造水壓機、國內首套1780冷連軋機,開發出世界最大2040噸煤制油反應器和中國首臺出口國外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等。但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的下降,企業增速開始放緩。
“市場和環境變化的壓力,倒逼我們必須拋棄原有的思維定式,對制約企業發展的種種弊端進行顛覆性改革。”馬克告訴記者,一重改革的核心是:瘦身健體,提質增效。
今年以來,中國一重對原有的機構設置做“大手術”,實現扁平化管理,將公司管理部門壓縮了三分之一。其中,總部壓縮了6個,撤銷業務科室69個,取消生産工段、撤銷各分廠行政辦及生産管控中心共計109個。同時,積極探索建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和市場競爭需要的選人用人機制,先後對各單位總經理、副總經理、總會計師等278個崗位進行內部市場化選聘,整體淘汰率高達39.8%。對未能成功競聘的領導幹部,通過採取“退長還員”轉任業務崗位、負責專項工作、培訓轉崗等多種措施,妥善分流,實現市場化退出“軟著陸”。
為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中國一重還在薪酬分配上向從事苦、險、臟、累、差的生産一線傾斜,企業每個月都在車間開展不同主題的勞動競賽,並拿出100萬元作獎金,獎勵在完成急難險重生産任務中表現突出的班組和個人。
在中國一重軋機製造分廠生産車間,記者看到勞動競賽的各種標語高高懸挂;在每台機床的旁邊都張貼著作業指導書,上面不僅對該産品的作業方法、時間等有明確要求,也規定了完成這個項目能夠得到的獎金數額。
“開展勞動競賽以來,講質量、重效率已成為一線職工的習慣。”在轟鳴機器聲中,軋機製造分廠工會主席李岩説,“過去鍛件出爐後大家都等它自然冷卻,現在則主動吊運到通風好、散熱快的地方進行冷卻,以節省時間。”
“每個月我們車間工會都會搞一次儀式,當場發獎金。”磨床操作工韓鵬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他已經領到1000多元獎金。
記者採訪了解到,勞動競賽增強了大家工作的積極性、責任心,更提高了一線職工對企業的信心和期待,從“等活兒幹”變成了“搶活兒幹”,大幅提高了合同“履約率”。“以前,熱加工的鍛件兒什麼時候涼了,工人們再取走。現在,工人們提前介入‘熱加工’,根據交工期限隨時調整生産安排,確保鍛件兒一到馬上開始加工。”馬克説。
據統計,開展勞動競賽以來,中國一重生産的大型鍛件廢品率由5月份的10.17%下降至10月末的4.40%,加工合格率由5月份的97.94%提升至10月末的99.67%;合同履約率也由5月份的83.25%增長到10月末的90%。生産成本隨之大幅降低,噸煉鋼成本由7096元降低25.4%至5293元,按年30萬噸鋼水計算,每年可直接節約成本6億元以上。
改革不僅讓一線工人得到了實惠,也轉變了幹部的工作作風,提振了幹部的精氣神,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有效調動,企業訂貨和回款開始持續向好。截至10月底,一重集團完成訂貨55.6億元,同比增長45.9%,銷售回款50億元,同比增長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