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文娛視頻圖片評論

食品安全成“兩會”熱點,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美食首頁 來源:南方日報 2017年03月08日 10:00 A-A+

原標題:

  “舌尖上的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每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網絡大數據顯示,在食品安全方面,公眾對今年兩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排在前3位的是:外賣安全、餐桌安全和食品添加劑問題,這其中四川、廣東、北京三個省市的公眾對食品安全關注度最高。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著重從九個方面介紹了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在部署今年重點社會建設任務時,他表示,食品藥品安全事關人民健康,要堅決把好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的每一道關口。

  焦點1 網上訂餐

  網絡外賣首先要管好平臺

  食品的質量、安全與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食品行業中,最受委員、代表和網民們關注的話題就是食品安全問題。而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網絡訂餐、網購食品等新型的食品消費形式興起,為食品質量與安全的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網絡外賣市場規模已超千億

  艾媒諮詢日前發佈的《2016Q3中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市場規模將達1652.9億元,用戶規模達到2.53億人。雖然市場規模已經逾千億,但網絡訂餐經營仍存亂象,如部分入駐網絡訂餐平臺的商戶無證經營,安全隱患較大;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者,競價排名惡性競爭;網絡訂餐平臺審查寬鬆,工商等部門監管乏力等。

  業內分析認為,造成網絡餐飲業亂象叢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廚房隱藏在互聯網的背後,即使無證經營,只要網絡上宣傳的圖片高大上,好評刷得多,消費者也會信以為真。另一方面就是在高速盈利期時為吸引更多商家入駐,外賣平臺對個別違規商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導致平臺內商戶良莠不齊,泥沙俱下,隨著入駐平臺的商家數量越來越多,暴露出的食品安全問題也隨之被放大,平臺此時已經力不從心。

  對於網絡餐飲存在的一些亂象,全國人大代表馬建蘋認為,“外賣牽涉的環節比較多,當多部門來共同介入,到底誰來&&,誰來配合,如果這個職責理不清楚,所有的法律法規都是虛設,現在關鍵就是要把這個機制理順。”

  創新網絡餐飲監管模式

  針對網絡餐飲監管問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涌現出不少相關的聲音,為網絡餐飲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全國政協委員、同濟大學教授蔡建國建議應創新網絡餐飲的監管模式,網絡訂餐平臺應與監管部門信息共享,當商家提供上傳證照後,平臺就能從共享數據庫中查驗真偽。另外,平臺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要求入戶商鋪在後廚及大廳安裝監控,實時向平臺傳送數據,減少違規操作現象,便於向消費者公開信息,做到透明真實。

  除了完善監管體系外,蔡建國還提出建立網絡信用評價體系。他認為,完善的信用評價體系除了有消費者對餐飲單位的評價,還應具備政府相關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記錄等信息。對於涉嫌違法行為、消費者投訴集中或者信用記錄不良的商戶,應及時採取調整搜索排名、暫時或永久停止提供平臺服務等措施。

  對於網絡餐飲監管問題,食品産業評論員朱丹蓬此前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對網絡訂餐企業的監管應該在部門監管、平臺監督、消費者投訴三個維度進行:“食藥監部門要抓典型,對嚴重違反管理制度的平臺予以較高的懲罰力度,讓企業杜絕僥倖心理;另外,對於消費者可建立獎勵制度,讓消費者更願意行使監督權,舉報網絡訂餐中的違規情況,平臺加強從業人員的資質審核和培訓教育,增強服務的規範化和主動性。”

  據了解,目前網上訂餐平臺和職能部門正嘗試建立一套網絡餐飲食品安全聯絡工作機制,在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召開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聯絡工作第一次聯席會議上,職能部門和美團外賣、百度外賣、餓了麼等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聯手,從3月份起,對廣州目前在線的2.4萬家網絡訂餐店開展專項檢查工作,國內三大網絡餐飲平臺將建“首席食品安全官”崗位制度。

  在網上餐飲平臺方面,除了通過亮證、亮照、亮後廚、亮評價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把網絡食品安全“亮”出來外,餓了麼宣佈推出業內首個外賣平臺餐品包裝封簽,未來每份在餓了麼訂購的外賣都將在外包裝上貼有專屬封簽,用戶若在收餐時發現封簽污損,有權選擇拒收。據食品安全部負責人表示,作為一項食安保障,食品包裝封簽早已有部分餐飲商家採用,但由外賣平臺大規模推廣應用在國內尚屬首次。

  焦點2 奶業發展

  中國奶業要振興品牌恢復消費者信心

  除了關注網絡外賣的安全問題,奶業發展也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一大焦點。如今,中國奶製品質量大幅提升,企業誠信體系也在逐漸完善,但消費者對中國奶業的信心還未恢復。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全面振興奶業,引導擴大生鮮乳消費,培育國産優質品牌。

  奶業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

  3月5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根據《全國奶業振興“十三五”規劃》,我國民族奶業將從養好牛、出好奶;嚴監管、保安全;強企業、樹品牌三個方面加強工作,打造民族奶業和知名品牌。

  “十幾億中國人不能沒有自己的民族奶業,所以奶業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點,近年來民族奶業可以説是知恥後勇、浴火重生,發生了一些脫胎換骨的變化。”韓長賦表示,“我對中國奶業充滿信心,我相信未來外國人來中國旅遊買中國牛奶。”

  據韓長賦介紹,當年曾經發生三聚氰胺事件,令中國奶業受到重創。而其後奶業主要發生了三個變化,包括養殖規模化,現在1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已經佔到50%以上;擠奶機械化,現在機械化擠奶已經達到了90%,“擠奶姑娘”已經成為歷史;産業集中化,現在前20家企業的奶業銷售額和生産量都已經超過了50%。

  隨著國家有關部門陸續頒布乳品監督管理條例、生鮮乳收購辦法、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兼併重組工作方案、嬰幼兒配方乳粉産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等20余項規章制度,近幾年來我國乳品企業加快轉型,養殖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

  全國政協委員、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表示,伊利作為農業産業化的企業,一直與農牧民打交道。他通過調研發現,當前我國農業企業存在小、散、弱的特點,造成提升農産品品質的難度較大。此外,農業企業抗風險的能力比較弱。而龍頭企業具備提升農産品品質的能力、動力以及整合品質提升的資源。因此他建議國家大力度扶持農業的龍頭企業,這樣不僅可以提升農産品品質,也與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有效結合。

  潘剛透露,伊利近些年以産業扶貧為抓手,通過金融扶貧、技術扶貧等方式幫助農牧民脫貧致富,例如給農牧民培訓養殖的知識,培養牧場主的孩子成為“牛二代”。“因為年輕人知識廣,更有開拓精神。通過我們的培訓和介入可以將養殖技術代代相傳,促進養殖業發展壯大,帶動更多農牧民脫貧。”

  中國奶業樹立品牌形象至關重要

  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表示,如今中國已經是一個奶業消費大國,我們迎來了乳業發展的最好時期,然而中國還不是一個奶業生産強國。“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是中國奶業人的使命所在。中國乳業一定要通過研發實力的提升、産品品質的嚴格把控,創造中國人自己的乳業名牌。

  “在國家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們期望2017年全國“兩會”能夠出臺更多有利於乳業創新健康發展的政策,能更好地促進中國乳業的升級,促使整個産業向中高端的經濟結構進化,讓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國産奶粉成為國人的驕傲。”冷友斌表示,飛鶴作為民族乳企的一分子,以集約型的全産業鏈模式充分保證了奶粉的高品質,守護“中國寶寶奶瓶”。我們也充分認識到,立足於中國寶寶體質的研究,是民族乳業差異化競爭的核心,也是行業未來的趨勢。

  “塑造好企業的品牌形象,不僅要抓質量,也要講好奶業故事,讓消費者了解企業文化,增強消費信心。”全國人大代表、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景海認為,只有消費者不戴有色眼鏡看中國乳製品企業的時候,民族企業和國際品牌的競爭力才可能增強。

  王景海還表示,振興民族乳業,要先提升國內消費環境。他提出,國家要加大牛奶益處宣傳力度,繼續擴大消費群體,要在中小學生以及老年人群體中更加普及牛奶攝入,提高全民體質。

  焦點3 食品謠言

  打擊食品謠言須加強科普宣傳

  近年來,有關食品的各式謠言充斥在食品行業的各個領域,“塑料”又成為近期食品安全領域的“網紅”。“塑料大米”“塑料紫菜”“火燒塑料粉絲”等人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一時間都成了危害身體健康的“假貨”。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有代表委員指出,在一些食品安全謠言的助推下,導致公眾對食品安全感不強,將影響“拉動內需”國策,應儘快提高全民食品安全素養。

  食品安全謠言危害大

  “食品領域之所以易出謠言,主要因為食品健康老百姓最關心,且有‘寧可信其有’的心態。”朱丹蓬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在互聯網時代,與之相伴的網絡謠言也在不斷滋生,在眾多謠言中,食品行業成為了謠言的重災區。謠言經過朋友圈、微信群的轉發,傳播速度呈現幾何級式的增長。

  “可以説50%以上的人都認為方便麵有防腐劑,不健康,其實這完全是錯誤的,方便麵的工藝決定它根本就無需添加任何防腐劑。”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今麥郎董事長范現國表示,近年來國民對國産食品信心下降,導致購買欲降低,這直接影響到“拉動內需”的國策。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國家食藥監主管部門年度抽檢食品批次達25.7萬批次,合格率穩步提高,達96.8%。可以説,食品安全的總體形勢是好的。但是,我國居民的食品安全感卻不強,社會輿論和媒體談食品安全色變。

  范現國表示,民眾對國産食品的信心下降,導致對其購買欲的降低,這顯現在近年來進口食品市場的繁榮程度。他舉了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的數據,今年1-3月,進口食品增幅高達34.8%。目前,中國市場已經成為進口食品的最大市場之一,來自世界143個國家和地區,進口品種在5萬-6萬種左右,品牌超過15000個以上。另據美國食品工業協會預測:2018年中國將成為最大進口食品消費國,市場規模將達到4800億元。

  呼籲進行食品安全科普

  據了解,范現國已經連續幾年呼籲進行食品安全科普,在他今年參加“兩會”帶來的4條建議中,其中一條就是呼籲儘快推動食育立法、形成食品安全良性互動社會氛圍。

  “為全面提高社會和全體居民的食育水平,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衛生計生委等應提出明確方案,鼓勵各方互動,既落實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任務,又形成良好的食育社會氛圍。”范現國表示,可以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消費溝通和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為培養消費者對食品正確的認知和判斷能力,企業應圍繞自身特點推行食育,激發公眾參與熱情,讓公眾通過參觀工廠、科普講座、動手操作等活動,與食品生産廠家的近距離接觸,提高食品生産的透明度。

  在人民網與健康時報日前聯合主辦的“食品安全”專場論壇上,加多寶集團黨委書記龐振國表示,治理食品安全謠言,要從滋生的“土壤”入手。他認為,首先應該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發佈平臺,實行食品安全信息公開與發佈制度。

  “食品企業要提高自身的産品質量,不給謠言産生的機會;同時打造老百姓信任的食品品牌,提高對於謠言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龐振國表示,媒體在遏制食品安全謠言時應發揮作用,用事實粉碎食品安全謠言,弘揚正能量,監督確實有問題的企業和個人。行業內的專家有責任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科普,提高公眾的食品安全常識,提升民眾對食品安全信息的獨立判斷能力。消費者也應該增強判斷意識,不要盲目傳播這類謠言。

  ◆“兩會”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同濟大學教授蔡建國:

  網絡訂餐平臺應與

  監管部門信息共享

  應創新網絡餐飲的監管模式,網絡訂餐平臺應與監管部門信息共享,當商家提供上傳證照後,平臺就能從共享數據庫中查驗真偽。另外,平臺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要求入戶商鋪在後廚及大廳安裝監控,實時向平臺傳送數據,減少違規操作現象,便於向消費者公開信息,做到透明真實。

  全國人大代表、今麥郎董事長范現國:

  應儘快推動

  “食育”立法

  日本早在2005年就頒布《食育基本法》,設定了基本的食育目標,涉及普及食品安全與營養知識、推廣合理健康的飲食習慣、完善社會生活的行為準則、構建消費者與生産經營者之間的信賴關係及激發公眾對環境和糧食等問題的關心與思考。我國也應制定、頒布正式的“食育”法律法規,如《食品安全教育法》,就能在客觀條件上起到監督促進的作用,使“食育”工作能真正地落到實處。

  全國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打造中央廚房體系

  保障食品安全

  建議由實力較強的企業聯合上下游優質供應商和渠道商合作打造中央廚房為核心的生産和供應鏈體系,若目前市場中的60萬個不合格餐飲主體全部由現代化、標準化的中央廚房替代,所需中央廚房數量約為300至400家,將極大地降低食品安全監管難度、提升監管效果。

相關閱讀 食品安全 | 兩會
我要糾錯編輯:彭宇翔 責任編輯:耿敏
  • 國內
  • 出境
  • 視頻
  • 美食
  • 圖片
  • 遠方的家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2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