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8日電(記者張景勇)記者8日從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獲悉,一到年底,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人、財、物流動頻繁之機,乘機作案、非法牟利。警方提醒廣大群眾謹防六類經濟犯罪。
一是偽造代金卡、代金券騙取財物。節日期間,商家常印刷並出售大量代金卡、代金券,由於這些代金卡、代金券在印刷和使用上缺少相關規定和必備的防偽標誌,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空可鑽,常以偽造的代金卡、代金券詐騙商家貨物或調換真幣。
二是提供虛假“包車”服務騙取定金。由於春運期間長途火車、汽車票緊張,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外來務工人員急於回家的心理,實施詐騙。需要返鄉的外來務工人員,不要輕信網上“包車”信息,應通過正規渠道選擇交通工具,購買有效乘坐票證。即使遇到此類需要承租個體交通工具返鄉的,也應採取先上車後付款的方式,以免延誤返鄉時機。在受騙後,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三是使用假幣。節日期間也是使用假幣違法犯罪活動的高發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商家交易繁忙之機使用假幣,且常以小孩、老人作掩護零星使用,使商家防不勝防。
四是使用假發票。節日期間,隨着居民消費的上升,一些商家為了偷逃稅款,開始以各種手段銷售、使用假發票。這些商家在開具發票時真假皆有,使消費者防不勝防。
五是合同詐騙。節日期間,以生活消費品為重點,廠家、商家之間的經濟交往較平時活躍,緊俏商品、名優産品搶手,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以手中有緊俏商品為誘餌,誘使商家簽訂購銷合同,騙取定金或貨款後逃匿。
六是各類“專業貸款”短信騙局。不法分子抓住年底一些人急需資金做生意又難以籌到貸款的心理,發佈各類“專業貸款”信息廣告進行詐騙。
| |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