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哈了一口氣,南方就結冰了;動了一下身子骨,西邊就地震了;想想怎麼賺點錢,外國就發生金融危機了!”網友的戲言道出了2008年中國經濟的多舛和善變。
上半年還在防“通脹”,防“過熱”;下半年就要防“通縮”,“保增長”了……一年來的這些財經熱詞,鮮明勾勒出我國2008年經濟形勢、老百姓生活突出的“變”的特點。
形勢之變:從防“通脹”到防“通縮”
“啥東西都漲價,豬肉貴,油也噌噌往上冒”。年初我國物價漲幅繼去年以來一路走高,今年2月份CPI高達8.7%,其中食品價格上漲達20.4%,3月和4月CPI也都在8%以上。“通脹”成為制約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下半年CPI一路走低,8月份後一直低於5%,11月份跌至2.4%。年初網友的抱怨還言猶在耳,下半年一下子就開始防“緊縮”了。
“説變就變”的不僅是CPI,股市、樓市中的“變臉”也不斷上演。從“牛市調整”的樂觀到“大熊市”的坦然;從“死了都不賣”的豪言壯語到“割肉,割到骨頭”的悲傷。在無奈、調侃和自嘲中,許多投資者的態度在發生著變化,從當初盲目跟風、投機到如今的理性投資、注重規劃和加強風險管理。
2008年的中國樓市,無疑也是變化多端的一年。從年初對“拐點論”的激烈爭論,到“百日劇變説”的應驗;從“麵粉貴過麵包”,到流拍退地紛紛上演。“樓市沒有降價,只是在做俯臥撐。”這句從深圳傳來的經典樓市俗語,如今已成為折射樓市博弈頗具諷刺意味的笑談。
生活之變:從“漲工資”到“降薪”
在年初物價上漲的壓力下,“漲工資”成了企業員工、公務員的一項迫切需要,關於“漲工資”的帖子頻現各大網絡論壇。
下半年“漲工資”的要求銷聲匿跡,“是裁員還是降薪”成為人們討論的主要話題。受金融危機衝擊,一批中小企業破産關閉,大型企業也紛紛減産、停産,經營困難,面臨“裁員”和“降薪”的壓力。
由於經濟困難,社會就業吸納能力明顯減弱,不少大學畢業生也面臨就業困難。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就業觀念開始悄然發生變化:期望值從萬元高薪到一兩千的低薪;就業地從中心城市到二級城市,甚至到農村。
生活的變化也催生了一些新興的人群:越窮越忙,越忙越窮的“窮忙族”;拼命考公務員“飯碗”的“考碗族”;為降低生活和出行成本等目的而出現的“拼房”“拼飯”“拼車”“拼卡”的“拼客”;金融危機襲來,年輕人也開始精打細算,紛紛在網上建立電子賬本,成為“賬客”。於是“窮忙族”“考碗族”“拼客”“賬客”也和“月光族”一起成為今年網絡熱門詞彙。
從“加息”到“降息”——政策之變
繼去年下半年的一系列加息後,今年初我國一直處於加息的預期通道,人們討論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什麼時候加息。
3月份,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全國“兩會”上説:“目前所有的貨幣政策工具都有調整的空間,包括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加息的可能性始終存在,但具體怎麼加,什麼時候加,目前還不好説。”
但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家對宏觀政策進行了調整,9月份,央行4年來首次降息,到12月22日,央行已連續降息5次,降息頻率之高、幅度之大都是以往少見的。
從“加息”到“降息”,標誌著我國貨幣政策的轉變。11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宣佈對宏觀政策進行重大調整:財政政策從“穩健”轉為“積極”;貨幣政策從“從緊”轉為“適度寬鬆”。
政策轉變背後反映的是2008年中國宏觀經濟本身的變化起伏和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從年初的“雙防”到年中的“一保一控”,到9月份的“全面保增長”,以及11月的“保增長、擴內需”,最後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隨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中央順勢而為,沉著應對,適時對宏觀經濟政策的總基調進行了調整。
形勢之變,政策之變,生活之變,流行的財經熱詞已經生動地展現了2008年經濟生活的突出特點。即將到來的2009年又將流行哪些經濟生活中的流行語,我們將拭目以待。
| |
| |
責編:谷立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