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給病人看病
今年73歲的韓吳管身體仍然硬朗健碩,做飯拾柴啥活都還能幹。每次一提起韓留根醫生他總是涕淚交流。他説:“我這條命就是留根給撿回來的。要不是他我這把老骨頭不知早撂哪兒了。我沒有兒子,可他比親兒子還要親”。
韓吳管孑然一身,是當地的老“五保戶”。 12年前,他患有嚴重的肝腹水,肚子漲得像鼓一樣,被大醫院判了“死刑”,鄉政府和村委會為他定制了棺木,一切後事預備妥當。韓留根沒有放棄對他的治療,主動把韓吳管接到衛生院,堅持每天為他抽去腹腔積水,再輔助一些針灸按摩等物理療法,儘量減輕他的經濟和心理壓力,讓他不花錢能看病,花小錢看大病。經過一個多月的悉心治療,韓吳管的病居然奇跡般地康復了。
賀玉梅老人患腦梗8年了,她先是失語,繼而失去自理能力。8年來,韓留根是她家的常客,不厭其煩的為她查體溫量血壓,堅持炕頭輸液打針,送醫上門,每年到她家巡診不下三十次。在韓留根的精心呵護下,80多歲的患者賀玉梅病情好轉,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生活和生命質量有了很大改善。
龍門村35歲的癌症病人韓楊發剛剛病逝。他的親人不會忘記,在韓楊發短暫的35年人生旅途之中,韓留根一路伴隨,一路守護,直到走完最後一程。
今年年初,韓楊發感覺肚子疼,找韓留根醫生看病。韓醫生檢查之後,建議他去大醫院進一步確診,並陪著病人兩次遠赴太原,結果不幸確診為結腸癌腹腔轉移,雖然實施了手術,但最終沒有能夠挽留住生命。彌留之際,是韓留根醫生整日守候在炕頭,為他喂流食,為他打點滴,陪他説話,給他作伴,直到一個生命的終點。
韓楊發病逝後,韓留根眼含熱淚,和鄉親們一道忙前忙後為韓楊發料理後事,直到入土為安。
四十多年間,韓留根跑遍了全鄉10個行政村59個自然村的209平方公里,行程不下30萬公里,相當於15個萬里長征。經手的病人有20萬人次,鄉村群眾家家戶戶他都到過,幾乎人人都享受過他無微不至的服務。那裏的人可以不認識鄉長村長,卻沒有不認識韓留根大夫的。他方便了多少患者,解除了多少病痛,為多少人帶來健康和歡樂,也許真的無法統計。但是有這樣兩組數字確實令人十分感動:據不完全統計,他為500多位老人和絕症病人送去了臨終關懷,陪他們走完了人生的最後歷程。這些人在彌留之際,有一位白衣天使總是及時趕到家中,守候在他的床前,為他查體溫、量血壓、挂液體、喂流食、插尿管,為病人家屬分憂,替天下兒女盡孝。許多彌留之際的人流下感動的淚水,帶著感激和微笑離開了人世;他身為男人,卻從不忌諱做婦科醫生。婦女病他同樣手到病除。為婦女檢查、上環、結紮,樣樣在行。就連接生他也是一把好手,先後迎接1000余個新生命的降生。
他是地方病剋星
1972年,他自報奮勇參見了全縣地方病普查工作。那時他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但少見的工作熱情給工作組的領導和同行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過去,鄉寧是地方病多發區、高發區,尤其是大骨節病,折磨著數以千計的人。有的人一走一瘸,有的人東搖西擺,有的人形容枯槁,有的只剩下一副骨頭架子,大多都終身致殘,喪失勞動能力。那悽慘的畫面讓韓留根至今記憶猶新,也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從此,他和防治地方病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從一個門外漢,通過參加培訓,向老專家老同志請教,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很快掌握了防治地方病的知識。一年裏,他們安步當車,跑遍了全縣23個發病區,親自對各地土壤、水源進行實地監測,取樣化驗,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之後,在沒有先進設備,沒有交通工具,沒有特效藥物的情況下,他們因陋就簡土法上馬自製石膏片,燒制草木灰,徒步到病區各個水源點進行投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區患者飲用過濾凈化水後,病情都有減輕。堅持十餘年治理之後,到1988年,全縣地方病再無新發病例。
在209國道改線工程起點處有一個小村子叫菸家坡。八十年代以前這裡是有名的大骨節病區。209國道開工建設大軍至今不會忘記,村民們住的狹小的土窯洞常年煙熏火燎,衛生條件極差,猶如原始社會,猶如山頂洞人。有人調侃説:“油漆轱哈(房子)油漆門,裏面住著油漆人。老頭走路一張弓,小孩也像原始人”。因病致貧的生活讓今天的人們無法想象。然而,昌寧鎮菸家坡現在是有名的民悅移民新村。龍門河穿流而過,209國道貫穿全境,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十里八鄉的群眾都爭著往這裡搬遷。
他把病人當親人
醫者仁心,大愛無私。
採訪韓留根,他説的最多的話就是“把病人當親人,設身處地的為病人著想”。仁愛之心溢於言表。這句話他不是挂在嘴上,而是踐行在四十多年的實踐中。他常説,“不經歷病痛,不知道健康的可貴;不是病患,不知道醫生的可親”。“當病人遭受病痛折磨,甚至命懸一線,那時他們對醫生的依賴和信任,不是一個如饑似渴就可以形容。他們給你託付的是生命和生命的質量”。 韓留根對醫患關係有著這樣深刻的認識不難理解,他説“我的第二次生命就是醫生給的,所以我特別喜愛這個行業,特別親近醫生,特別能夠理解患者患病時急迫的心情”。許多人不能理解他為什麼能夠四十多年如一日,始終保持那樣的工作熱情不減,無論白天黑夜,颳風下雨,逢年過節,每天24個小時,他都是一級戰鬥狀態,隨時接診病人,隨時背負藥箱出診。特殊的身世,艱難的生活也許就是他不竭的力量源泉。和群眾有這樣的感情基礎,這是他做人做醫生成功之處。一個處處為病人著想,時時保障群眾身心健康的醫生,自然得到了社會和公眾的認可和尊重。
他退而不休
2009年底,韓留根在張馬衛生院光榮退休了。
按説,忙碌了多半輩子,現在也算功成名就了。他是鄉間的功臣,患者的至親,功勞在那裏擺著;他是家庭的主心骨,裏裏外外都打點的井井有條,一家人其樂融融,衣食無憂,該享清福了。可是,他的粉絲們“不願意”,不答應,幾十年建立起來的信任感不允許他有絲毫懈怠。他就像上足了發條的陀螺,一刻也停不下來。電話預約的,上門來請的人川流不息。平均每天前來找他看病的人不下二十人。本想退休後在家裏休息的他,實際上是更忙了。在我們採訪的一會時間裏就有好幾個人上門求醫,有中風偏癱的,又感冒發燒的,有眼睛裏鑽進雜物的,有劈柴碰破手的。只見韓留根熟練地檢查、處置,一絲不茍。
幹了一輩子醫生,韓留根捨不得那份職業。他的執著,他與患者建立起來的那份情感,他在患者心中的那種信任度,永遠不會褪色,永遠不會離崗。因為那裏的人民需要他,熱愛他。他紮根沃土,他愛那裏的人民,愛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