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2002行業變遷外貿篇:中國反傾銷應訴率79.3%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27日 09:32)

  編者按:如果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即將過去的2002年,我們會發現,我們平靜的生活之外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一”、“首次”、“突破”這樣的字眼在許多領域一遍遍地出現,許多漸進的變化正在逐步改變我們的生活。“2002行業變遷”系列報道就是試圖通過行業的變化來反映社會的變化,對2002年十二大重點行業中發生的事情提煉出其中最重要的特點,並對其進行總結、概括和重新解讀。

  國際金融報消息:針對日益加劇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在中國政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有關商會、行業協會與遭受反傾銷的企業密切協作,積極應訴,頑強抗辯。至今年12月20日,國外對中國發起58起反傾銷案,46起應訴,應訴率為79.3%,比上年大幅提高。

  外經貿部有關人士指出,反傾銷應訴率的大幅提高,為爭取良好的裁決結果奠定了基礎。

  今年以來,中國企業在應訴美國發起的H型鋼案、焊縫鋼管案等一系列鋼鐵案件中,獲得零利率或無損害裁決的結果,保住了約1億美元的出口市場。

  自1998年以來的5年間,五礦商會共組織反傾銷應訴49起,已結案的34起,勝訴和保住市場的25起,佔已結案案件數的74%,涉訴總金額超過10億美元。

  應訴更為積極 主動提案激增 反傾銷拉鋸錘煉中國外貿

  2002年的中國外貿走過了神奇的一年。從年初的一片悲觀到年終的進出口各項指標增長20%以上,中國進出口總額一路高歌有望達歷史最好成績6200億美元。作為進出口貿易的晴雨錶,反傾銷調查案的數量也如實地反映了中國外貿的變化。

  據外經貿部統計,今年以來,國外對中國企業反傾銷等保障措施的調查達58起,仍列世界各國之首。而在年內,中國對別國提起的反傾銷調查達9起,這也是歷史最高記錄。其中,民營企業出演了應訴國外反傾銷調查和提起國內反傾銷調查的主角,這與民營企業在外貿領域的高速成長遙相呼應。

  “反傾銷調查數量的增減與中國加入WTO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它在根本上取決於一國産品的出口是否對另一國的同一産品形成衝擊,換句話説,在中國進出口貿易高速增長的現狀下,遭遇別國的反傾銷調查和自己加大反傾銷調查力度都是不可避免的。”外經貿研究院世界經貿研究部主任梁艷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外經貿部據統計,自1979年中國遭遇第一起反傾銷調查案以來,截止到2002年10月,中國出口産品遭受國外反傾銷立案調查的數量已達501起,涉及中國出口産品4000余種,累計影響中國出口金額約160億美元。“目前,中國仍是遭遇反傾銷最嚴重的國家。”外經貿部新聞發言人高燕表示。

  外經貿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專員尚明則認為,一些國家不正視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情況,認為中國是非市場國家,對中國實施不合理的反傾銷政策,已成為中國出口産品遭受反傾銷的主要原因之一。

  尚明表示,從目前看,對中國發起調查絕對數量最多的仍是美國和歐盟,佔總數的2/5。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的數量增長明顯,例如,印度今年已對中國提起10起反傾銷調查。

  尚明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的一些産業在本國日漸失去行政保護手段,於是轉而尋求世貿組織所允許的包括反傾銷在內的貿易保護。此外,這些發展中國家的産品結構與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很容易形成直接的市場衝突,從而提起反傾銷。

  但隨著今年出口的擴大,中國企業良性的一面開始顯現。至今年12月20日,中國企業對待國外的反傾銷立案平均應訴率達到79.3%。其中,涉及美國和歐盟的反傾銷調查案件,中國企業的應訴率已達到100%———而在1994年前,這一比率為零。中國出口企業在逐漸熟悉遊戲規則後,終於習慣在沉默已久的反傾銷之戰中開口叫陣。

  站在事情的另一面,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本土的企業在面對國外商品的進口,提起反傾銷武器時也更為大膽。從1997年底開始,中國已對21起國外反傾銷行為進行立案調查,而其中有9起就在發生在今年。“前幾年中國主動提起的反傾銷調查屈指可數,少時1年1起也沒有,多的時候也不過4、5起,但今年的9起就佔到了所有立案的幾乎1/2,這在一個方面,説明中國企業主動保護意識已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全世界都看好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因此想方設法進入,甚至不惜以不公平貿易的方式。”長期從事進出口法律業務的北京環中律師事務所李先雲律師表示。

  面對這樣的形勢,國家經貿委産業損害調查局局長王琴華表示,“目前,從數量上看,中國對外反傾銷的力度仍然不夠。”王琴華認為,中國在提起反傾銷調查中,調查機關立案慢,而作為申請方的國內産業往往到瀕臨破産的時候才認為遭到了損害,導致錯過了立案的最佳時機;同時,國內企業不能充分的提供國外傾銷對國內産業損害的證據,部分企業甚至錯誤地認為反傾銷是政府的責任,因此不積極提供材料,不認真回答問卷,也對調查造成了很大困難。

責編:范小利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外經貿部人士指出我國反傾銷應訴率大幅提高 (2002/12/27/ 08:31)
  • 土耳其對中國丙烯毛毯課徵反傾銷稅(2002/12/24/ 13:48)
  • 反傾銷事關産業興衰(2002/12/24/ 09:28)
  • 反傾銷:無法回避的持久戰(2002/12/23/ 09:19)
  • 入世第一年 國外對我國反傾銷明顯減少(2002/12/14/ 15:52)
  • 中國入世週年系列評述 反傾銷應訴民企爭先(2002/12/10/ 09:32)
  • 反傾銷第一案:江南造紙廠細説個中內情(2002/12/09/ 14:23)
  • 外經貿:對進口丙烯酸脂採取臨時反傾銷(2002/12/05/ 09:43)
  • 我國決定對進口丙烯酸脂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2002/12/05/ 04:16)
  • 專家點評高法公佈反傾銷反補貼司法解釋(2002/12/03/ 18:56)
  • 如果反傾銷稅、反補貼稅顯失公正 法院該咋辦(2002/12/03/ 18:52)
  • 新聞背景:反傾銷、反補貼行政案件適用範圍(2002/12/03/ 18:48)
  • 最高人民法院公佈反傾銷反補貼司法解釋(2002/12/03/ 18:41)
  • 中國將出臺審理反傾銷和反補貼案件司法解釋(2002/12/01/ 15:33)
  • 非市場經濟待遇使中國深受反傾銷之苦(2002/12/01/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