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爆肚與羊頭肉 |
|
|
|
|
|
“爆肚”多是回民經營的清真小吃,以牛、羊肚為主料,按肚子的不同部位選料加工。 羊肚最好的部位是肚領,其次是百葉,再次是肚板、肚葫蘆和食管等,顧客可以自選,現切現爆,口味不同,價格亦異。有錢人多吃從幾隻羊肚摘取下來的“蘑菇頭”,貧苦的勞動者則喜歡廉價的與羊內臟同煮的羊湯雜碎。 至於牛肚則以槽牛的肚(肚百葉呈黑色)為最好,但牛肚只有蘑菇尖、散丹、肚仁等可以爆吃。 吃爆肚講究火候,要脆要嫩。在沸水裏“爆”肚須按肚的部分分批下鍋。 爆的時間是:肚散丹5秒鐘(牛散丹14秒),肚板7秒鐘,肚葫蘆、肚領、肚蘑菇8秒鐘(牛肚蘑菇12秒鐘),食管12秒鐘。如果爆過了火就會老硬,不易嚼爛。吃爆肚需蘸佐料,佐料用醬油、米醋、芝麻醬、香油、豆腐乳、蝦油等配成,還要加蔥花、香菜、蒜汁和辣椒油。也可由顧客按自己的口味配製。爆肚既可單吃,亦可下酒。 舊京,每屆立秋,賣“羊頭肉”的便開始上市。有的用一橢圓形的小木箱擺在水酒缸門前售賣;有的則走街串巷,用兩頭翹的棕繩扁擔一頭挑個大圓扁筐,邊走邊吆喝:“哎,羊頭肉哎!”給人以秋到人間的感覺。 羊頭肉是一種不加任何調料的白煮羊頭。將差別頭劈成兩半,稱“臉子”,遇有買主才在筐上加小案板,用大薄片刀切成飛薄的大片,灑上五香細鹽末。 通常是用鑽有小孔的牛角裝細鹽往肉片上撒,故老北京有句歇後語“賣羊頭肉的回家,不過戲言(細鹽)。”羊頭肉的品種很多,如羊舌頭、羊眼兒、羊蹄兒、羊腦兒等,都是下酒的好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