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宗:想做一件事情,證明我自己的能力,我在國營企業幹可以,我出來自己做,也照樣可以做得好,所以我一直做就是説,我會拼命,努力,只要認定了就去做好它,如果我試了以後做了以後不行,我就再去打工。
陳漢宗是廣東省汕尾市海豐人,2001年,陳漢宗投入100萬元在深圳開了一家汕尾家鄉菜館。
他挑選了一些汕尾最有特點的菜式,比如像這種元宵節吃的菜茶,由各種青菜和魷魚幹蝦幹炒成,再配以骨頭湯,花生和炒米。還有這種墨鬥膏,用鹹魷魚和五花肉做成,是過去汕尾人常吃的下飯菜,也在他的店裏能吃到。
一道道看似普通的家鄉菜,陳漢宗把它們做成了家鄉人之間聯絡情感的紐帶。
顧客1:我起碼吃了十五年,在這裡吃,吃了十五年了。
顧客2:來了多少次就記不清了,不計其數,不是為老闆打廣告,真正是我們的鄉味。
2003年,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成了陳漢宗人生的轉捩點。
有一天,一位拍美食的朋友找陳漢宗幫忙,他聽説汕尾的蠔個大肥美,讓陳漢宗找點汕尾蠔,研發一些菜式讓他拍一拍。陳漢宗答應了,沒想到,那次回老家找蠔的經歷,給陳漢宗留下了深刻印象。陳漢宗發現,汕尾撬好的蠔肉平均下來一個才賣一兩塊錢。
蠔養殖戶吳永標:這裡的蠔都是賣到深圳香港,半成品,給深圳的沙井做品牌,我們這裡根本上就不懂做品牌,那個價錢就不高了,我們賺的錢少,給深圳沙井賺的錢多。
陳漢宗:一個是沒有認識到,第二個,那些人不去傳播,不去説。我説應該想辦法幫他們,因為這些蠔民都很辛苦。
蠔在深圳,是市場常見的海産品。深圳的燒烤店裏,一隻蠔才賣幾塊錢。經過一番考察,陳漢宗決定做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陳漢宗:因為烤蠔到處都有得吃,因為我覺得加了蒜蓉味,是沒有蠔的真味,當然我們,到處都有的東西我來做幹嘛呢,所以有不少客人説,烤蠔好吃,我就堅決不做。
但是蠔應該怎麼賣呢,陳漢宗的做法總是與眾不同。在陳漢宗手裏,最貴的一種蠔可賣到過百元,他是怎麼做的呢?
2004年,陳漢宗和廚師們開發了蠔的三十幾種做法。比如,姜蔥燜蠔,酥炸生蠔,鹹菜豬手蠔等等,尤其是這道蠔和鮑魚的搭配,陳漢宗起名叫“蠔鮑相會”,成了店裏的招牌菜。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店裏吃蠔,陳漢宗總會碰到有意思的問題,蠔是怎麼長出來,蠔又是長在什麼地方?這給了陳漢宗一個啟發。
從2005年開始,一到蠔的上市季節,陳漢宗每月都會舉辦活動,帶一些顧客到汕尾去看蠔吃蠔。一堅持就是十年,陳漢宗的目的是什麼呢?
吳永標是給陳漢宗供蠔的養殖戶,有一次,吳永標在翻新這棟樓的時候,把內墻刷成了白色。陳漢宗知道以後,著急地找到了吳永標,因為陳漢宗覺得墻上藏有無價之寶。
陳漢宗:這個是原來已經用石灰蓋掉,只是朦朦朧朧,我當時來看的時候,只剩一點,我就問他,問了以後,我就跟他説你給我全部弄出來,旁邊才去油白它,這個把它慢慢搞出來。
吳永標:陳漢宗説,這個不能,這個是古董。
這座樓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越南人來這裡學養蠔時住過的樓,裏面有毛主席語錄的中文版和越南文版。聽了陳漢宗的話以後,吳永標花了大工夫才把墻上的油漆洗掉。現在,這棟樓成為陳漢宗帶遊客每次必去的地方。
陳漢宗:因為文化才有傳承才有記憶,所以我要讓我的食客知道我們家鄉還有這麼重要的歷史在裏面,尤其在蠔的歷史上。
這些遊客回去以後,也成了汕尾蠔的傳播者,等於給陳漢宗的餐廳打廣告。
到2008年陳漢宗已經從一個店增加到五個店。然而,別看陳漢宗的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卻一直有個問題困擾著陳漢宗。
陳漢宗:但過了季節以後,沒有蠔肉了,我們就不做了,但是,顧客吃完以後,他老是來找蠔吃,那怎麼辦?
蠔的上市季節只有半年,傳統保存蠔的方法是曬成蠔幹,但是這樣味道和鮮蠔就完全不一樣了。經過長達兩年的試驗,陳漢宗找到了解決辦法,保證一年四季都有蠔賣。
陳漢宗:不去焯過水,用太陽來曬的,是第一好的,這個蠔,你看這個蠔是比較飽滿,這種蠔這麼大,最少長了五年那樣。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24日 22:08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剛撬出來的生蠔,就往嘴裏送;巴掌大的生蠔,要一口吞。他説這樣吃蠔才叫爽!一個做餐飲的人,為何要去當導遊,有人説他不務正業,他卻歪打正著。38歲放棄國企高管職位下海,十幾年後,他被人尊稱為“蠔爺”。他引進國外50幾種蠔,為了賣蠔,又拜香港品酒行家為師。蠔的潛力有多大,蠔爺讓你想不到。 (《致富經》 20160224 蠔的財富他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