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點左右,張傑所在的這條收購船終於找到了一艘捕撈船,張傑急忙到捕撈船上去看看情況。
張傑:沒事兒。一二,ok。這就是今天打的,今天上來的魚,主要是鲅魚?這趟要多長時間?
船員:十來天。
張傑:現在這碼頭價格怎麼樣?
船員:五元來錢。
張傑:五元來錢,一斤呢還是二斤呢?一斤五塊來錢,那比去年好像還好點。
船員:去年也這價格,都什麼時候了,都立冬了。
張傑:這個鲅魚在市場上還可以啊。
船員:雖然價格不比去年低,但這次出海的第一網捕撈情況,並不理想。
記者:上來多少魚啊?
船員:能有個七八十斤吧。
記者:您手裏拿的什麼魚啊?
船員:鲅魚。燕鲅。
記者:給我舉起來看看。
船員:這是第一網嗎?這第一網都有什麼啊?你給我看看。
船員:很少,沒有多少産量。
記者:為什麼啊?
船員:今年運氣不好。
張傑:鮐鲅(青佔魚)能有二十來斤?
船員:也就二十來斤吧。不是網網都能打那麼多,趕哪天好了能多打點。
為了能多捕點魚,那艘捕撈船繼續向前方海域進發了,而這一走至少要半個月。張傑坐著收購船回到了碼頭,對這趟出海的經歷,張傑感慨良多。
張傑:感覺就是一定要做電子商務把魚賣個好價格。
記者:為啥啊?
張傑:太辛苦了,打魚確實太辛苦了,只有在這個過程裏的人才能體會到這件事情。我們最簡單的想法,讓原産地的價格變高一點,讓消費者消費的價格變低一點。讓真正辛苦的人多賺一點,讓老百姓吃到好魚,價格低一點,這個完全可以做到的。
那麼,這些海産品張傑是怎麼賣的?讓原産地的收購價格變高,又讓消費者的購買價格變低,這一切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1999年,張傑從大連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研究生畢業。當時張傑手裏攥了兩份工作錄用通知。一邊是月薪過萬的大型企業,一邊是一家月薪兩千多元的網站。最後,張傑選擇了去那家網站做一名程序員,而他的理由非常簡單。
張傑:很好玩。它對我們完全是新興的,或者在某方面對我們是有挑戰性的這樣的一份工作。可能我們在互聯網方面獲取的樂趣,大於這種金錢方面的支撐。
一年以後,張傑就從那家知名網站的程序員做到了公司高管,年薪近20萬元,還獲得了公司的股份。而2003年,張傑辭職和兩個朋友合夥在大連創辦了一家軟體公司,可由於2008年末經濟危機的影響,公司賠了700多萬元。不得已,張傑賣掉了自己在大連市區的兩套房子給員工們發了工資,然後重頭再來。
2008年底,張傑和三個朋友路過大連市金州區的一片200多畝地,張傑覺得如果能在這片地上種櫻桃將會很賺錢。最後張傑和那三個朋友每人出了200萬元,總共湊了800萬元承包下了這200多畝地,開始種櫻桃。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08日 22:32
視頻簡介:他選擇自己創業,卻二次創業失敗。重頭再來,他要顛覆傳統農産品的流通方式。他到原産地去整合供應鏈,他的經營模式成為大連市農産品電商的代表。看大連的張傑是如何讓生産者多賣錢,讓消費者少花錢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