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選手年齡階段限制並不等於參與度受限,漢字聽寫已掀起全民熱潮
金樾:其實全民不是已經參與了嗎,當我們節目一經播出,我們就會迅速地在網絡上看到十幾萬,將近20萬的帖子就上來了,這就是全民參與的一個很明顯的例證。我覺得實際上,全民參與這件事兒,在電視裏不存在,就沒有一個節目可以是全民都來,電視臺也沒那麼大,也裝不下這麼多人,但是我們通過傳播,我們能影響到我們最廣大的受眾,然後調動他們參與進來,而且是主動地參與進來,我覺得這個節目已經達到了這個目的。我們以往所謂的參與,比如説要強迫式的,投個票,給個獎品或者什麼,這個東西沒獎品,也不用投票,你自己到那點就來了,弄個本,弄個紙,你這個就是一種參與。選擇初二我覺得也是一個精心的設計,因為我覺得,從我的角度上來講,我覺得是孩子決定未來。這些孩子,他廣泛地參與了這樣一個比賽,我相信他有很多東西會跟隨他一輩子,在這個年代,會跟隨他一輩子。第二個,這些孩子有強烈的示範效應,他會讓我們成人汗顏,老實説,我也得抱著本詞典在那兒審節目。
關正文:在我們第三現場,出一個詞,老師也都在查。
金樾:老師先翻字典。
關正文:也都在查,這事這樣,我補充解釋一下。關於選什麼人來做我們的競賽主體這個事,確實我跟金樾有非常細緻的討論。首先,我們認為,成人是完全不可行的,因為你找一般性的,就是泛大眾,他不具備參賽的任何代表性,或者叫任何意義。什麼叫能代表大眾一般書寫水平的,你不知道,然後大街上找幾個人,到最後肯定發展成這人有沒有特殊才藝,他上來會拿大獎,或者説個相聲什麼的。
金樾:能不能唱個歌,能不能有個樂器。
關正文:然後你要真的去公開招募,你一定會在有限的參賽名額裏邊,收集到全中國所有的奇葩型成人,是什麼呢,就要中國一定有很多人,是酷愛研究字典,酷愛研究這種生僻字,所有的字的寫法,然後這樣的人,到這兒來參加比賽,顯然不如這些孩子們更具有這樣的比賽,給公眾的傳播意義。就用學生,你用高中,高中有高考壓力,你用小學,小學確實識字量、閱讀量,還有包括個性化學習的成長空間,可時間沒到。那麼對成人來講,也可能聽寫的詞就過於簡單,像很小兒科的,那麼只有初中,初三要面臨中考,只有初二,對於中國的教育現實來講,初二是最合適的選擇。那麼事實也證明了,我們自己出完題以後,我們拿去給成人測試組,我們做了幾次成人測試,這個測試的要求是你必須大專畢業,而且工作五年以上,你來參加這個測試,我們一開始出的題,當成人測試組的正確率已經只能達到40%的時候,拿給初二的孩子去測,普遍能夠達到80%以上,就是學生,尤其是中小學時代,對於書寫能力,他自己現在的這種掌握情況,確實是要好于成人的,所以這就是剛才金總説的,在客觀上,最後在節目的現實裏邊,他們起到一個非常好的示範作用,他們能夠達到的這種詞彙的書寫的高度,這種邊界,真的是讓很多成人都震驚,而且程老師他們當時在現場,一直在表述説,這學生我要能收了就好了,她是博士導師,那是一個初二的孩子,真的是了不起。
蒙曼:關導您知道我怎麼想這事的,當然我根本不知道您背後有這麼多意圖,我當初第一理解就是,這是檢驗我們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結果,因為初二正好接近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終點了,咱們肯定不能讓初三孩子去比賽,所以初二已經接近這個點了,就能判斷我們九年義務教育出來,小孩能夠達到一種什麼樣的程度。還有一點,我考慮什麼呢,我當時想,初二的孩子其實家庭是最完整的,14歲左右的孩子,他的父母在40歲上下,爺爺奶奶還在,70歲上下,這個孩子如果來參賽了,一家老老小小都參賽了,全部人也都進來了,這個全民的意義就有了。
金樾:這是客觀效果。
程榮:現在老少三代看這個節目的很多。
主持人:剛剛蒙曼老師説的這點是在兩位之前的考慮當中嗎?
金樾: 這是一個很好的解釋。
關正文: 但是確實是,我們在一開始設置節目的時候,儘管是初二學生參賽,我們從頭就沒有把他,就是純粹地設計成是一個學生節目,或者少年兒童節目,一開始我們就想,它一定是一個叫全年齡段,就是全民的節目,從老到少,然後我們專門還拍了幾個宣傳片,有居委會版的宣傳片,有白領版的宣傳片,這些宣傳片都是為了向大家能夠説明,這個節目是小孩參與,但是是做給全民看的。
金樾:包括詞,漢字書寫與你有關,與所有的人都有關。
關正文:我們現在收視統計,大概是核心的觀眾群,或者叫最特意的,跟一般電視觀眾群有最大差異的是,我們在30到45歲期間的觀眾群,比重非常之大,這個增長也快,高教育群等等都增長很快。
央視欄目
|
百家講壇
|
走近科學
|
探索發現
|
讀書
|
自然傳奇
|
地理中國
|
科技之光
|
綠色空間
|
講述
|
我愛發明
|
人與自然
|
科技人生
|
中華民族
|
人物
|
夕陽紅
|
歡聚夕陽紅
|
走遍中國
|
狀元360
|
大家
|
見證·發現之旅(停)
|
創新無限(停)
|
重訪(停)
|
見證·親歷(停)
|
科技博覽(停)
|
天下大觀(停)
|
百科探秘(停)
|
科學世界(停)
|
見證·影像志(停)
|
衛視欄目
|
檔案
|
楊瀾訪談錄
|
絲路發現
|
世界遊
|
自然密碼
|
這裡是北京
|
天下收藏
|
影像世界
|
魅力發現
|
漫遊日本
|
故事甘肅
|
今日往事
|
文明中華行
|
武當百謎
|
經典人文地理
|
新杏壇
|
行者
|
中國遊
|
玩轉地球
|
記憶之紅色經典
|
故事中國
經濟 | 社會 | 軍事 | 文化 | 科技 | 自然 | 歷史 | 人物
古跡遺址 | 經典紀錄 | 名著名家 | 事件 | 懸案秘聞 | 國學 | 自然發現 | 戰爭 | 生命星球 | 武俠尋蹤 | 名家大師 | 民生 | 動物 | 人文 | 未解之謎 | 宇宙奧秘 | 科學探索 | 海洋 | 專家 | 三國 | 刑偵案件 | 宗教 | 歷史揭秘 | 生活 | 民俗民族 | 人體 | 建築工程 | 氣候 | 能源環保 | 運動 | 慈禧 | 皇帝 | 女性 | 女皇女王 | 明星藝人 | 收藏 | 災難 | 名人 | 紅樓夢 | 文化藝術 | UFO | 易中天 | 歷史時刻 | 清朝 | 奇幻科技 | 奇趣 | 航空航天 | 中國皇帝 | 考古探秘 | 時尚 | 密檔 | 人文地理 | 史説天下 | 國粹 | 行遊 | 皇陵 | 二戰 | 臣相 |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