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青少臺 > 首頁

創設更適宜幼兒生存的成長環境

發佈時間: 2014年10月20日 10: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手機看新聞

青少欄目 >> 點擊看直播
壁紙推薦
遊戲推薦

原標題:

  我們與日本幼兒教育的差異?——一位媽媽眼裏的十二件“怪事”!

穿換衣服。在日本幼兒園,小朋友們都有統一的服裝。一天中往往要根據不同的活動多次換衣。

穿換衣服。在日本幼兒園,小朋友們都有統一的服裝。一天中往往要根據不同的活動多次換衣。

  來日本以前,Tina已經在北京上過一年幼兒園,可以説,對於幼兒園我們並不陌生,但是日本的幼兒園,有些事兒還是讓我目瞪口呆。

  無數大大小小的包

  我們辦理入園手續的第一天,幼兒園就向我們説明,要準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書包(統一)、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然後A包多少厘米長,B包多少厘米寬,C包放在D包裏,E包放在F包裏。我真是徹底崩潰了!搞不懂為什麼日本人要弄這麼多複雜的名堂出來。有的幼兒園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媽媽一針一線縫製!經過兩年,我們就對此駕輕就熟了,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條理地分門別類。我常想,京都人可以對垃圾精細分類處理而不厭其煩,是否和從小所受教育有關?

  大人空著手包由孩子背

  這是很震動我的一個場景,早晚接送孩子時,看到其他日本家長手裏一律空著,而那些少説也有兩三個大包以及書包都由孩子背。我們自然還是Tina空手,我拿包。過了兩天,老師就來和我聊天了:“Tina媽,Tina在學校可是什麼都自己做啊。”日本人慣於只説半句話,後面的讓你琢磨去。我立刻就明白了,老師就説了“比如説上學時拿包吧……”就這樣委婉地提醒了我。從此就只好讓Tina自己拿了。開家長懇談會時,我和大家説:“在中國幼兒園,家長習慣拿東西。”這回輪到日本媽媽目瞪口呆了,異口同聲地問:“為什麼?”為什麼?是不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愛孩子更多一點呢?

  反復脫換的行頭

  Tina的幼兒園是統一服裝,春秋換裝。在園外,孩子最外邊都要穿幼兒園的套頭衫、短褲,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鞋子自備;到了幼兒園,就要把套頭衫換成一種玩耍時的罩衣,鞋子換成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場玩的時候再換自己的鞋子。這還不是最麻煩的,開學時老師要求拿一組換的衣服,在我們看來,那自然是防備孩子玩耍時弄臟備用的,然而,並不是。只要孩子們中午睡了午覺,起來必定要重新換一套。幼兒園組織露宿活動時,光備用的衣服就有好多套,真趕上那個愛新衣的皇帝了。

  大冬天穿短褲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冬天無論多麼冷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剛去的時候,爺爺奶奶非常擔心,説一定要和老師商量一下,因為我們中國的孩子受不了這個凍。這讓我怎麼説得出口?沒法子,只好入鄉隨俗狠下心來,為國爭個面子。不用説,剛入園那時候,三天兩頭就生病。和日本媽媽交流,答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孩子送幼兒園就是來讓他們得病的。”看看一個個像小炮彈一樣衝到我面前説“你好”的孩子,那個結實勁兒,讓我覺得我們不能太金貴孩子了。

  0歲參加運動會

  剛到幼兒園,就看見很多老師懷裏都抱著個小小孩,看上去也就幾個月大吧,一問,是0歲。幼兒園的班級都用花的名字命名,0歲的小寶寶,就在“桃花”班。這些0歲的寶寶,不光入托了,而且還要參加幼兒園的一切大型活動,比如運動會、演出發表會等。看這些0歲的寶寶拼命向前爬,還是有點打動人的。

  女孩子踢足球

  日本幼兒園到了年中組,開始上每週一次的跳躍課,相當於我們的體育和形體課;到了年長組,就有了足球大會,孩子們成天不是練習打鼓,就是練習足球,那是真踢啊,而且不停有幼兒園之間的比賽,Tina的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但是體力和勇氣都練出了。

  説實話,剛來日本時,Tina的表現真是讓人汗顏。日本的孩子一般從十三四歲開始才往上躥個兒,之前比中國孩子矮很多。Tina在班裏是鶴立雞群的“龐然大物”,無奈實在是外強中乾。日本孩子光著腳在外邊跑,Tina呢,榻榻米上有一點沙子,就恨不得踮著腳走路。有一次遠足爬山,下來的時候乾脆由兩個矮個子的日本孩子攙扶下山。這怨不得孩子,3歲的孩子,根本沒有讓她徒步爬山1小時的經驗。現在好了,去年在香格里拉,Tina在缺氧的環境下徒步4個小時也沒有任何問題。

  完全混班教育

  在中國時,我們參觀過幾次Tina的幼兒園,都是各班在各班上課。到了日本就不同,在9:30之前、15:30之後,全園的孩子都在院子裏玩,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很瘋狂。孩子們能真正體會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覺,成長感特別明顯。

  教孩子學會“笑”和“感謝”

  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繪畫、音樂這些項目,更別説英語、奧數了,也不學輪滑,不教游泳。問教什麼,答案永遠也想不到——“教孩子們學會笑瞇瞇!”在日本,無論走到哪,無論和誰講話,“笑瞇瞇”最重要,一個笑瞇瞇的女孩子最漂亮。還教什麼?“教學會説謝謝”。

  一年到頭數不清的活動

  日曆上標出的做便當的日子,就是孩子遠足的日子。孩子們一年到頭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觀察多少次動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撿橡子、打年糕、開運動會、為社區演出、過園節、開發表會、拜寺廟、作品展……反正是名堂多多。日本的幼兒園強調生命在於活動!

  中國不過的節日日本幼兒園過

  日本幼兒園過一切他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女孩節、男孩節、納涼節,還有中國的正月初七的七草節、二月的節分、七七乞巧節也都認真地過上一遍。孩子回來説:“今天老師問我這些節日在中國怎麼過,我説不知道。”慚愧啊!媽媽也不知道。

  老師的能量

  日本幼兒園一個班,少到10個人,多到30個人,老師都只有一位。然而,可別看輕了幼兒園老師。30個孩子的作品展,30個孩子從無到有的打鼓本領,30個孩子的美術、音樂、閱讀,30個孩子的生日,30個孩子的大型發表會、運動會,全靠這一位教師辦得有條不紊、像模像樣。去年發表會排的是“不來梅的音樂會”,要扮演4隻母雞、3隻貓、5隻狗、2頭驢子、幾個小偷,老師分別帶領孩子們做好服裝、道具和布景、配好音樂、編好劇目,並排練了一個多月,那可是不小的工作量啊!但是看看那位老師每天還是輕輕鬆鬆的表情,50多歲的人了啊!

  佛教的影響

  京都大概是日本寺廟最多的城市,所以有一種晨鐘暮鼓的氛圍。 Tina的幼兒園每個月都要到寺廟裏受一次教誨,園裏最重要的節日一定要拜佛,佛誕日、涅槃日都有活動。最近孩子們因為要畢業了,就去了西本願寺向佛許了願,Tina還代表班級給佛獻了花。我問她許了什麼願,她説:永遠對別人懷有感謝的心,永遠認真傾聽別人的話。(轉自非常教師10月3日微信)

  【鏈結】

  1.1948年,首個由國家制定的幼兒教育指南《保育大綱》,強調以兒童為中心,關注兒童的興趣和需求,強調兒童自由發展與自主活動;將遊戲作為幼兒園的主要活動,強調在遊戲中發展幼兒身體、情感、社會等方面的素養。

  2.20世紀50代末,日本社會上掀起一股重視知識教育和主張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一貫性的思潮。在這種教育思潮影響下,1956年的《幼兒園教育大綱》強調幼兒園教育學習知識。其結果是給幼兒教育帶來了極大混亂,出現幼兒園小學化的傾向。

  3.1964年的《幼兒園教育大綱》為糾正小學化傾向,強調繼承幼兒教育的傳統,保持幼兒園教育的獨特性,要求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情況進行教育。

  4.1990年,日本推出新的《幼兒園教育大綱》,規定了幼兒園教育的三大基本原則:努力促進兒童的主體性活動;以遊戲指導為中心;指導方法必須適合每個幼兒的特點。這一改革更加注重以兒童為中心,關注到兒童的身心全面發展。

  5.2000年,實施改革後的《幼兒園教育要領》,在目標上強調了自主性、全面性、個性與創造性;在內容上繼續堅持以遊戲為中心,但更加重視自然體驗等直接的生活體驗,加強幼兒園與家庭和社區的聯絡。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2206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