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科教臺 > 孔子誕辰2565年公祭首頁

祭孔大典:用以祭祀孔子的大型廟堂祭祀樂舞

發佈時間:2014年09月17日 20: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祭孔大典——樂

  祭孔樂舞是孔廟祭祀大典的專用樂舞,以樂、歌、舞配合於禮,是孔廟釋奠禮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樂舞僅限于如“國祭”、“丁祭”(春夏秋冬四季仲月即農曆二、五、八、十一月的上丁日)等重大祭孔大典時使用。古代祭孔樂舞所用音樂的曲譜、宮調和舞蹈的舞譜圖示均有皇帝審定欽頒,其他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

  然而,自古禮不相沿、樂不相襲,大凡改朝換代,必有制禮作樂。因此,歷代制定的祭孔樂舞均有所不同。自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皇太子釋奠孔子用樂奏登歌為釋奠用樂之始,隋文帝仁壽元年起,祭孔樂舞規定為孔子釋奠專用。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皇帝命太常寺祖孝孫、協律郎竇琎等人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意製作“大唐雅樂”十二章,又稱“十二和”。包括了全部御用樂舞,祭孔樂舞屬於十二和的組成部分。貞觀年間,協律郎張文收奉詔與起居郎呂才再行考證律呂,規定祭孔釋奠用“登歌”、奠幣樂奏《肅和》、入豆和徹豆(豆是古代的祭祀禮器)樂奏《雍和》,舞蹈則有文舞和武舞。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增“十二和”為“十五和”。見於《全唐詩》中釋奠文宣王樂章有七章,分別是《誠和》、《承和》、《肅和》、《雍和》、《舒和》、《迎神》、《送神》。

  五代後漢時,廢除唐開元年間新增的三章,改“十二和”為“十二成”,釋奠時改《宣和》為《師雅》。後周時改“十二成”為“十二順”,釋奠時去《師雅》而樂奏《禮順》。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命太常寺、翰林院學士竇儼等人製作祭祀樂舞,改“十二順”為“十二安”。祭祀文宣王用《永安》之樂。皇帝親祀時,樂用“宮懸”(樂置四面,中間設舞為“宮懸”—編者注)。宋仁宗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皇帝詔宰臣呂夷簡等人修訂祭孔樂舞,以《凝安》取代《永安》。祭孔時,升殿與降階樂奏《同安》;奠幣樂奏《明安》;酌獻樂奏《成安》;飲福樂奏《餒安》;送神樂奏《凝安》。宋徽宗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專門設置了“大成樂府”,主持制定祭孔樂舞。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頒降曲阜孔廟釋奠樂章,其中增加了升階和奠幣兩個樂章。

  金世宗大定十四年(公元1174年),定金樂為“太和之樂”,每個樂章以“寧”字命名,

  如釋奠迎神樂奏《來寧》、盥洗樂奏《靜寧》、奠幣與初獻樂奏《和寧》等。

  元樂共有十九篇詩歌,七章曲譜,演奏三十四成,變換六、七個宮調。樂章以“明”字命名,如迎神樂奏《文明》、盥洗樂奏《昭明》、升殿與降階樂奏《景明》、奠幣樂奏《德明》、酌獻樂奏《誠明》、亞、終獻樂奏《靈明》、送神樂奏《慶明》。“樂懸”仍保持“登歌”的形式。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樂律官更制樂譜,樂章復以“和”定名。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向曲阜及全國頒發“大成樂”專祀孔子。明憲宗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增祭孔樂舞為“八佾”,加“籩”“豆”(祭祀禮器)為十二,以皇帝用樂和祭祀天神禮儀的規格祭祀孔子。明世宗時又復“樂用軒懸,舞用六佾”。明樂將元樂十九篇綜合為六章六奏,並繼承了唐以來樂、歌、舞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使祭孔樂舞趨向於完善和精煉。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再作“中和韶樂”,取“天下太平”之意,樂章均以“平”字命名,頒至國學為釋奠孔子之用。迎神樂奏《昭平》、初獻樂奏《寧平》、亞獻樂奏《安平》、終獻樂奏《景平》、徹饌樂奏《鹹平》樂章。送神和望痤時,更換歌詞,再復奏《鹹平》之曲。全樂為五曲七奏。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頒給全國各郡縣及闕里孔廟“四時旋宮”之樂,對康熙時的樂名有所改動,全曲更為六章八奏。一直到民國年間,基本沿襲了這一樂舞程序。

  1957年,吳曉邦等先生挖掘整理了古代祭孔樂舞並拍攝了祭孔電影資料,1986年,為紀念孔子誕辰暨配合每年一度的祭孔活動,曲阜市政府成立專門班子,依據《聖門禮志》、《聖門樂志》、《闕里志》、《闕里文獻考》及電影資料等進一步研究、發掘和整理祭孔樂舞,以曲阜劇團為主,王明星先生任總編導兼祭孔舞蹈教練,張玉明、劉德順先生負責禮儀程序,孔祥印、胡繼成先生整編樂曲,將樂、舞、歌、禮融為一體,作為藝術的再現,成功編排了倣古祭孔樂舞表演劇目。

  如今的曲阜祭孔大典共分為明故城開城儀式、孔廟開廟儀式、現代公祭和傳統祭祀四個部分。音樂新,在原有樂譜的基礎上,重新製作了開城、祭孔音樂,引入了交響樂、合唱樂團的表現形式,意在達到磅薄大氣、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channelId 1 1 1
猜您還喜歡 文化 科技 自然 歷史 人物
科教欄目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精彩視頻推薦
檢索地圖 更多
按欄目

央視欄目 |
百家講壇
| 走近科學 | 探索發現 | 讀書 | 自然傳奇 | 地理中國 | 科技之光 | 綠色空間 | 講述 | 我愛發明 | 人與自然 | 科技人生 | 中華民族 | 人物 | 夕陽紅 | 歡聚夕陽紅 | 走遍中國 | 狀元360 | 大家 | 見證·發現之旅(停) | 創新無限(停) | 重訪(停) | 見證·親歷(停) | 科技博覽(停) | 天下大觀(停) | 百科探秘(停) | 科學世界(停) | 見證·影像志(停) |
衛視欄目
|
檔案
| 楊瀾訪談錄 | 絲路發現 | 世界遊 | 自然密碼 | 這裡是北京 | 天下收藏 | 影像世界 | 魅力發現 | 漫遊日本 | 故事甘肅 | 今日往事 | 文明中華行 | 武當百謎 | 經典人文地理 | 新杏壇 | 行者 | 中國遊 | 玩轉地球 | 記憶之紅色經典 | 故事中國

按類型

經濟 | 社會 | 軍事 | 文化 | 科技 | 自然 | 歷史 | 人物

開放分類

古跡遺址 | 經典紀錄 | 名著名家 | 事件 | 懸案秘聞 | 國學 | 自然發現 | 戰爭 | 生命星球 | 武俠尋蹤 | 名家大師 | 民生 | 動物 | 人文 | 未解之謎 | 宇宙奧秘 | 科學探索 | 海洋 | 專家 | 三國 | 刑偵案件 | 宗教 | 歷史揭秘 | 生活 | 民俗民族 | 人體 | 建築工程 | 氣候 | 能源環保 | 運動 | 慈禧 | 皇帝 | 女性 | 女皇女王 | 明星藝人 | 收藏 | 災難 | 名人 | 紅樓夢 | 文化藝術 | UFO | 易中天 | 歷史時刻 | 清朝 | 奇幻科技 | 奇趣 | 航空航天 | 中國皇帝 | 考古探秘 | 時尚 | 密檔 | 人文地理 | 史説天下 | 國粹 | 行遊 | 皇陵 | 二戰 | 臣相 |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