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全球再平衡:中國經常項目/GDP已顯著下降
日報:G20峰會開始以來,全球再平衡一直是會議關注的焦點之一,也是IMF關注的問題。自2012年4月16日起,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波幅從千分之五擴大到百分之一。有意思的是,就在此前幾天,IMF降低了中國經常項目順差/GDP比率的預期,之前他們一直堅持不下調這個預期。在降低全球經濟失衡方面,中國的努力取得了好的效果,國際壓力在慢慢降低。你怎麼判斷未來的趨勢?從應對全球失衡這個角度看,你心中的整體框架是怎樣的?
周小川:首先中國自身的失衡正在減少,這是事先就能判斷出來的。具體來講,2009年G20彼得堡峰會提出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每個國家都要做一些功課,相互之間還有互評估,IMF也一直有這些預警機制。2010年韓國慶州G20部長會和首爾峰會之前,我國財政部和央行請學界、業界做了內部測算,那時候就有估算能把經常項目順差佔GDP的比重降到4%以下。
我國的價格政策、結構政策和經濟增長三大部分都會有其效果。不管是快一點慢一點,匯率機制在變;進口實徵關稅也在不斷降低,還有一些臨時性關稅減免;出國旅遊放得很寬;結構政策鼓勵內需,擴大服務業比重,也都會發揮作用;工資增長也是結構變化的一個內容,所以將來不會像過去那樣過多依靠勞動密集型産業及其出口。此外,中國經濟增長比世界主要國家都快,也就是分母增長比較快,作為分子的貿易順差只要增長不這麼快,這個比例就會走低。
當然,也有一個對這種比例關係的未來變化趨勢如何估計的問題。究竟如何估計?可能裏面還有政治方面的因素。美國有些人自我批評精神不夠,自己出了問題更傾向於找別人的毛病,其國內政治上也有需要,特別是要舉行大選的時候。所以有些人注重指責我們也不奇怪,但我們也不會認這個賬。
至於趨勢,我在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的會上也講到,現在經常項目順差與GDP的比例在不斷減少,而且趨勢非常明顯。有人説是危機帶來的週期性因素在發揮作用,未來中國的順差還會反彈,但反彈的高度會有所降低。而我們自己預測,可能還會繼續下降。
這麼多年的經驗表明,全球存在不平衡,大家已經知道有一些做法可以去調整,有一定的經驗。同時要相信市場力量,市場對不平衡問題往往有其內在的糾正力量。對於比較大的不平衡,一般都需要一個相對漸進的糾正過程,想要很快就改過來,恐怕也不太現實。例如財政赤字問題、主權債務危機問題、銀行監管問題等等,發達國家也認為需要漸進的調整過程。
未來還會不會有不平衡?肯定還會有。不平衡是絕對的,平衡反而是相對的,總會出現不平衡。如果出現大的不平衡,糾正的力度也會增大,但要花時間。僅僅憑某種預測來斷定應該怎樣去調整,恐怕太武斷了。如果預測本身得不到公認,那也就是説説而已。
日報:對,但是美國人一般會用IMF的預測來説事。大家認為 IMF相對會獨立一點、公正一點。現在IMF降低了中國經常項目順差與GDP之比的預期,直接相關的是怎麼給人民幣定性。按照他們以前的預測,中國的匯率是顯著低估的,現在降下來他們的説法也會跟著變,但具體怎麼變還在評估中。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會施加怎樣的影響?
周小川:當然,相互之間會有很多討論,但不一定會接受對方的觀點,誰也強求不了誰。對同一指標會有多種不同的預測,用某一種預測的數據去説明應採取的對策,是不太行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