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貨幣政策:此穩健不是彼穩健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4日 04: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 閻 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0年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貨幣政策為什麼會從適度寬鬆回歸穩健呢?要想回答好這個問題,必須將“十一五”期間貨幣政策的取向做一番梳理。

  “十一五”頭兩年,國內經濟運行面臨由偏快轉為過熱、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風險,貨幣政策及時由穩健轉到適度從緊再到從緊。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央行先後19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共10個百分點,8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

  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日益明顯,經濟發展勢頭急轉直下,出口大幅下滑,部分企業陷入困境,就業壓力明顯加大。在此背景下,貨幣政策適時從從緊轉向適度寬鬆,先後4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5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保證流動性供應,明確釋放保經濟增長和穩定市場預期的信號。這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了貨幣信貸較快增長,為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的實施創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對我國經濟率先企穩回升發揮了關鍵作用。

  去年下半年以來,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顯著增強,正確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就成為貨幣政策的主要任務。從那時起,央行通過窗口指導、風險提示、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方式,引導金融機構注重貸款平穩可持續增長和加強金融風險防範。

  今年以來,國內經濟逐漸擺脫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進入了正常的發展軌道,央行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綜合運用數量型工具和價格型工具,加強金融宏觀調控,引導貨幣條件從應對危機狀態穩步向常態回歸。先後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1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總量和節奏,支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

  從以上回顧可以看出,在整個“十一五”時期,貨幣政策取向經歷了穩健、適度從緊、從緊、適度寬鬆,在今年第四季度儘管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發生改變,但其實質已經轉為穩健。在“十二五”開局之年貨幣政策明確穩健的取向,實至名歸。

  貨幣政策取向適時適度做出的調整都是為了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同時,也是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通過貨幣政策取向的變化來實現幣值穩定、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四大目標間的平衡。

  就目前而言,流動性過剩、通脹壓力、經濟轉型是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積極穩健、審慎靈活,重點是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和內生動力。要很好地落實這些工作,需要把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和中小企業,更好服務於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因此,貨幣政策取向適時回歸穩健是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貨幣政策是短期的政策工具,經常會因使命的不同,側重目標的不同有所變化。所以貨幣政策有些工具可以微調,而且微調以後還可以反向調(這從“十一五”期間貨幣政策取向變化即可看出)。而且“穩健的貨幣政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有時候是擴張的,有時候是緊縮的,有時候是真正穩健的。要對應不同時期的經濟背景,有不同的做法。

  從“十一五”的經驗來看,在“十二五”時期,貨幣政策取向會根據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在穩健、適度從緊、從緊、適度寬鬆四個“檔位”中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