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 本報記者 李木子
“穩健”之下如何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
貨幣政策基調由今年的“適度寬鬆”轉變為明年的“穩健”。專家認為,貨幣政策轉穩健後也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説,2008年9月爆發金融危機之後,我國採取比美國更強有力的財政救市政策,貨幣政策從“從緊”突然轉變為“適度寬鬆”,銀行存貸利率全面下調、信貸規模放鬆、按揭貸款利率過度優惠等。
在這些政策引導下,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的14個月裏,銀行信貸增長了近11萬億,比2006年-2008年的信貸增長總和還多(為10.52萬億元),比2005年之前5年的總和還多。今年預計信貸增長7.5億元。
“2010年是中國貨幣政策歸於穩健,未來M2增幅將在14%~16%。”在第二屆中國陽光私募基金峰會上,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在作《2010年金融形勢分析》報告時表示,“ 目前中國的貨幣處於超發的狀態。”吳曉靈表示,2001~2003年間,中國M2增速為16.6%,GDP增速為9.8%,CPI增速為1.4%,M2增速超出GDP增速與CPI增速之和5.4個百分點;2005~2007年間超出2.8個百分點。2008年到2009年,超出9個百分點;2010年政府預計M2增幅為17%,但11日公佈的最新M2數據,已經超過17%,達到19.5%。在未來,消化超發貨幣、回歸穩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吳曉靈表示,在現有的國際貨幣環境下,對衝銀行間多餘的流動性是實現貨幣供應目標的關鍵。
而東北證券上週日發佈研究報告稱,市場流動性仍將比較充足,明年M2增速目標將在16%左右,信貸控制在6.5-7萬億元人民幣。在此目標下,2009和2010 年貨幣超發導致的市場流動性仍過剩1.5萬億左右,所以市場流動性依舊充足。
在易憲容看來,穩健的貨幣政策並非信貸的全面收緊,而是讓信貸增長回歸到一個正常的增長水平(如1998年-2007年),既要管理好過剩的流動性,也要以信貸促經濟增長,以信貸促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及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對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及風險管理、弱化系統性風險的累積、保持金融體系穩定,並讓物價水平回歸到正常水平。一句話,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是要讓非常時期的非常貨幣政策回歸常態。”易憲容説。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何德旭認為,導致貨幣政策發生轉向的原因是多方面複雜的。他認為,對貨幣政策進行調整的依據是十分充分的,這是根據國內外經濟和金融形勢的變化,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及應對複雜局面要求而作出的謹慎的、客觀的、務實的決策。特別是針對國內通貨膨脹預期日益強烈、全球流動性氾濫的嚴峻形勢,必須及時對貨幣政策進行調整。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徐明棋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後,在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下,我國經濟不僅率先在全球復蘇,而且迅速恢復了相對快速的增長,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幅高達10.6%。與此同時,通貨膨脹預期壓力在逐月走高,今年10月份CPI的同比增幅已經升至4.4%。儘管引起物價上漲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流動性增長過快的因素是不能忽視的。從經濟政策的逆週期特性來看,當經濟增長走高,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後,保障經濟增長就不再是重點和首要的目標,貨幣政策就應該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調整。因此,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轉向“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徐明棋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最關鍵就是要把貨幣供應增長率調整至“正常”水平。穩健,也就是中性的發展,不能因為回歸穩健就認為是貨幣政策緊縮,此時的經濟發展對貨幣的需求,不同於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經濟復蘇。貨幣政策轉穩健,也是保持貨幣金融環境的相對穩定,藉以穩定全社會的預期,併為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和其他宏觀調控手段的實施贏得時間和創造適當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