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美食

八月十五亂打棗

來源:北京日報 | 2022年09月16日 09:54
北京日報 | 2022年09月16日 09:54
原標題:八月十五亂打棗
正在加載

  故鄉晉南有句諺語:七月十五花紅棗,八月十五亂打棗。

  單説棗的種類和名稱,就挺讓人眼花繚亂。從個頭上分為大棗、小棗;形狀上分為圓棗、長棗;口感上分為蜜棗、酸棗;出名的要數稷山板棗、交城駿棗、運城相棗……更多的棗我也叫不上名字。

  再説棗樹生長的地方,山梁、溝壑、坡道、磚頭石縫裏,它都敢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村莊的旮旮旯旯,低頭抬頭都可見棗樹的身影。

  八月十五前後,就到了打棗的季節。打棗那一天,全村男女老少,上至拄著柺棍的老人,下至剛會走路的娃娃,都要來棗樹下等著。有説的、有笑的、有哭的、有叫的,還沒開始打棗,棗樹下已是亂糟糟一片。一開始,麻雀、斑鳩、喜鵲等鳥兒也被這“亂象”驚得東飛西跑,喳喳咕咕地叫著不知所措。後來,大概覺著這亂糟糟的一團也沒什麼危險,就又三三兩兩地飛了回來,高高低低地繞著棗樹飛。

  正式打棗前,要先分工。誰打?誰拾?誰裝袋?誰搬運?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地自薦或提議。最後,還是年長者發話一錘定音,選定精瘦利索的猴小子上樹打棗,婦女們拾棗,老人和孩子幫著裝袋,壯實的漢子來運輸。當然,這也不是死規定,幹活的人得有眼色,像塊磚一樣“哪需要哪搬”。有個別“二桿子”不服氣,歪頭撇嘴地嘟嘟囔囔,但最終還是在“去年不是從樹上掉下來了嗎?褲子也被勾破了,屁股都曝光了”等“揭短”聲中敗下陣來,服從了年長者的分派。

  開始打棗了,只見那猴小子,兩臂雙腿,抱著蹬著樹榦,三兩下就爬到了樹杈。鉚足了勁兒一陣猛搖,搖得葉子劈啪作響,大棗晃晃悠悠地從枝上墜落,樹下的人連叫帶罵地跑散,邊跑邊説:“這壞娃子,也不打聲招呼,這棗兒把頭也打破了。”樹上的小子聽了,搖得就更厲害了,兩臂抓住一枝,兩隻腳在另一枝上像踩著彈簧似的,上下晃動。笑聲和嘣嘣的棗落聲匯成了交響曲。再搖,一些特別“頑固”的棗怎麼也不肯再落的時候,下面的人就把一根棗木棍,穿過枝枝杈杈遞了上去。

  樹上的人手握棗木棍,照准挂著棗的地方,一棍子打下去,再是一棍,再“頑固”的棗兒也禁不住三棍兩棍,紛紛落地。小子再調轉頭,打另一枝,打完,再沿著樹枝往上攀爬,下面的人就喊著“慢著慢著,注意注意”,心跟著一起上上下下。也有不聽勸的,眼看著樹枝亂顫有要折斷的風險,還是往上爬,下邊的人就急了:“你不要命了,棗要緊,還是命要緊?別打了!別打了!”再有不聽的,下面的人就往樹上扔土塊,強行命令“猴”下樹。

  棗落了一地,光鮮耀眼。接下來,拾棗的人們就上場了,有用籃子的,有用圍裙的,有用口袋的,大家都從外圍入手蹲著拾,一顆一顆,一籃一籃,一袋一袋……拾棗的時候,手不閒,嘴也不閒。這個説,這棗真甜;那個説,這顆還長了個小嘴,像個葫蘆;那個説,快看住娃娃,別把棗踩爛了;這個説,不敢吃多了,怕拉肚子;那個説,我早吃不下了,都沒肚子吃月餅了……棗樹下,早就笑成一片,有的把嚼碎的棗紅紅白白地笑噴了出來;有的笑得咯噔一聲咬著了棗核,正哎喲哎喲地捂著臉叫呢;有的笑得把剛拾滿的棗籃子一腳踢翻了,珍珠瑪瑙般滾落一地……真真是亂成了一鍋粥。

  幾棵棗樹打完,已日落西山,彩霞染紅了半邊天。“不敢淘氣了,再拾不完天就黑了。”人們這才稍微鄭重起來幹活,蛐蛐則聲聲斷斷、高高低低地唱起了夜曲。

  棗被成袋扛著或用車子推著進了院子,攤曬在用高粱稈做成的曬鋪上。月亮升起來了,左鄰右舍圍著灑滿月光的棗閒話家常。一個説,八月十五了,娃説他回不來了,得值班。一個説,娃讓我去他那裏過中秋,可我去了,家裏的雞啊狗啊誰管呀?一個説,娃們在外面都不容易,我們把自己照顧好,別給他們添麻煩就成了。哎,這幾天想他們心裏亂呀。

  八月十五亂打棗,亂出了野趣,亂出了歡樂,亂出了和諧,亂出了滿腔相思……

編輯:宋陽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文旅熱點
更多精彩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八月十五亂打棗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