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美食

創新研學旅遊 讓孩子“勞動並快樂著”

來源:中國旅遊報 | 2022年05月19日 09:23
中國旅遊報 | 2022年05月19日 09:23
原標題:創新研學旅遊 讓孩子“勞動並快樂著”
正在加載

繼“雙減”政策後,近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對“勞動課”的新要求再次引發關注。新課標提出,義務教育勞動課程重點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産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

新課標與“雙減”政策傳遞的教育理念可謂一脈相承,一方面引發了廣大家長關注,引起家長對引導孩子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的重視;同時也引發業界對研學旅遊市場的進一步關注,如何創新研學旅遊産品和服務、滿足親子客人需求,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領域之一。

回歸自然田園 體驗農耕樂趣

引導孩子走出戶外發現大自然的奧秘,走進田園體驗農耕文化,這是很多家長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共識。對於這一需求,業界較早給予了關注,推出了很多成熟的研學旅遊項目,其中以融合自然探索和農事體驗的研學農場較為典型。

春夏之交的內蒙古大草原白雲悠悠,親子遊客紛紛來到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古爾丹巴彩虹農場,耕種、玩水、露營,與動物們親密接觸,在動手勞作的過程中收穫快樂。

古爾丹巴彩虹農場是當地知名研學旅遊目的地,這裡有生命教育、自然教育、勞動教育等研學旅遊項目。農場負責人李朋説:“通過參加農場裏的研學活動,孩子們參與勞動、鍛鍊體魄,了解到生活中為什麼要勤儉、為什麼要珍惜糧食;還可以引發興趣,提升探索精神和動手能力。”

牧谷農場位於蘇州城郊,佔地1000多畝,最多可接待500人住宿。在疫情發生前,這裡隨處可見身著校服的學生,他們在這裡參與勞動、學習自然知識。

牧谷農場的運營方是蘇州某原創旅遊公司。該公司早在2000年就開始接觸學生社會實踐領域,並成立研學部,先後推出了多項研學課程。該公司研學部負責人介紹,受疫情影響,目前學校無法組織學生到農場,農場便與學校合作推出“非遺進校園”“綠色蔬菜進校園”等多個研學産品,2021年相關進校園活動共開展了近80場。

位於山西大同的忘憂農場不僅擁有大片的自然空間,而且有黃花觀光工廠、忘憂圖書館、創意生活館、蔬果彩虹館和自然科普館等場館。忘憂農場總經理段亞萍介紹,孩子們可以體驗“科普教育”——走進昆蟲世界了解它們的生存之道;“自然教育”——以第一視角感受生命法則;“食農教育”——耕讀大地,體驗拉犁、播種、踩水車、收穫、作物加工、食物烹飪等;“生活美育”——用蠟、泥、木、棉等材料進行手工創造,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

覆蓋眾多領域 創新寓教于“遊”

實際上,業界在研學旅遊方面的實踐範圍,不只限于各類農場,還包括紅色旅遊目的地、名山大川、主題樂園、科研基地等,歷史文化、自然山水、科學技術與旅遊深度融合,寓教于“遊”。

延安紅街包括紅色主題街區、窯洞主題酒店群和延安唯一市內湖——延湖三部分,是極具創新感、體驗感的大型紅色旅遊項目,其中包括了豐富多彩的研學旅遊項目。

去年11月,延安市延職創新實驗小學的500名小學生來到延安紅街,在專業教官的帶領下體驗小號兵軍事拓展項目,觀看沉浸式體驗劇《再回延安》,研學活動得到學校老師以及家長的一致好評。

“我們創建了‘研學共建’的主題遊覽産品,包括軍事拓展、紅色文化傳承、非遺體驗3條主線。”延安紅街總經理田玲介紹,軍事拓展主線包括小號兵素質拓展營、真人CS對抗賽等特色活動,至今已經舉辦各類活動200余場;紅色文化傳承主線以紅色錢幣藝術館、紅色年畫記憶館、紅色大生産博物館等為基礎開展專業講解課程,至今接待研學團隊80余個。值得關注的是,延安紅街攜手延安幹部培訓學院的專家在紅街上結合各類實景打造了“大生産運動的旗幟:南泥灣”等11個創新型紅色培訓課程,形成了延安紅街獨有的紅色培訓IP。

廣東某旅遊集團旗下野生動物世界與海洋王國是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該集團積極順應研學旅遊發展需要,研發各類研學課程,推出科普驛站、狂野之旅、鯨鯊館夜宿、親子課堂動物喂食點講解等,還策劃了不同主題活動,如熊貓三胞胎科普月、科普進校園等。

據介紹,廣東此家公司旗下各園區研學産品近年來不斷創新,産品更新換代加快。集團一方面加強內部資源整合,將“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和“闔家歡”元素融入研學産品;另一方面,加強與學校的合作,依託公益活動,深化與教育業界的交流,組織中小學老師開展研學旅遊考察踩線,不斷提升研學旅遊的綜合吸引力和品牌認知度。

迎來發展機遇 研發設計需用心

“雙減”政策深入實施、國家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大眾教育理念的不斷改變都給研學旅遊帶來了發展機遇。如何抓住機遇,設計出符合大眾需求的研學旅遊産品,需要業界持續不斷地探索。

海南三亞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充分整合水稻國家公園科普的教育優勢,結合三亞市全域旅遊發展部署,推出農旅融合的科普教育項目,形成集稻作文化、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民俗風情、休閒度假等為一體的研學産品和服務體系。

該基地研學部經理金求認為,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和國家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研學市場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如何搶抓機遇,應關注以下幾點:一是要立足國家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謹慎採用純商業化的運營思路;二是要緊密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因地制宜地結合當地的自然景觀、人文歷史、風土人情,避免一味“趕時髦”“追熱點”;三是要加快培養懂教育、懂旅遊的複合型研學旅遊管理人才。

陜西某教育科技公司負責人認為,研學産品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研學的內容不一定只限于農耕體驗,也應該包括製造業體驗、商業體驗等多樣化的體驗。研學內容應該是系統化的,春天體驗耕種、秋天體驗收穫,收穫後體驗農産品深加工、烹飪等,前後相繼,讓孩子真正體驗到有勞動才有收穫的道理。

編輯:楊一林 責任編輯:熊易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文旅熱點
更多精彩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創新研學旅遊 讓孩子“勞動並快樂著”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